熊玉唐:为稻田增收致富开新路

2017-11-10 11:03:12|来源:多彩贵州网|编辑:罗奇波|责编:陈梦楠

  他,是贵州省粮食作物栽培技术推广首席专家;

  他,是贵州省直工委“十个专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劳模创新专家引领扶贫攻坚工作站”核心专家;

  他,先后带领团队参与和主持贵州省粮食增产工程、农业部超级稻示范推广、农业部高产创建、贵州省科技成果推广计划——江优919与江两优3号高产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多项粮食科研推广项目,效益显著,累计增产粮食50亿公斤、增收100亿元以上……

  他叫熊玉唐,是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的研究员。

  1983年,熊玉唐毕业于贵州农学院农学专业,之后一直在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从事粮食作物技术推广工作,主攻水稻新技术推广。三十多年来,熊玉唐始终致力于稻田增产增收的探索,为农民脱贫致富做出突出贡献。

  (访谈)熊玉唐:为稻田增收致富开新路

  熊玉唐团队在天柱开展的水稻稀植高产示范创新工作,邀请专家验收

  “贵州水稻常规栽培的效益不高,必须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增产。”熊玉唐认为,要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运用无纺布覆盖育秧技术培育壮秧,并根据当地生产条件确定合理密度、根据品种需肥特性和土壤肥力确定施肥量、根据秧苗长势确定追肥期与施肥量,“同时,更要搞好病虫草害防治。”

  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产增收,使稻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追忆乡愁的天堂、生态保护的天然屏障,熊玉唐带领团队与各地农民积极探索,提出“绿色稻+”的发展思路,为贵州稻田增收致富开辟出了一条新路子。

  熊玉唐告诉记者,“绿色稻+”是他和他的团队认真分析当前水稻生产形势提出的今后贵州省水稻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绿色’就是坚持绿色发展原则,‘稻+’包括稻作内部技术集成的+,即绿色品种、绿色耕栽、绿色施肥、绿色防控等集成应用;以及稻作外部融合发展的+,即实行稻与其它作物、畜、禽、渔复合共生,与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熊玉唐说。

  (访谈)熊玉唐:为稻田增收致富开新路

  熊玉唐在黎平县直播高产示范田指导验收

  根据“绿色稻+”的发展思路,熊玉唐和他的团队因地制宜,根据各个稻区的不同条件和特性,探索出不同的复合种植技术,实现了产量和效益的双突破。

  在条件较好的稻区,熊玉唐团队选择运用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稻田复合种植技术结合。

  近年来,在兴义市马岭镇实施的139.5亩示范样板,采用Y两优6号品种,实行大蒜-毛豆-水稻耕作制,全面运用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水稻平均亩产957.6公斤,最高单产1039.24公斤,创贵州省水稻百亩连片亩产经部级专家验收的单产纪录。

  在优质稻产区,熊玉唐团队则会整合多个项目开展稻+产业,以基地建设、品牌创建、优质高效、绿色发展、订单生产为指导,推动贵州优质稻产业的发展。目前,贵州优质稻米品牌已得到农业部领导的认可,多次在全国稻米博览会中获奖。

  (访谈)熊玉唐:为稻田增收致富开新路

  熊玉唐在义龙新区水稻超高产示范区栽秧

  在水源条件好稻区,熊玉唐团队探索推广稻+渔模式。

  2016年,熊玉唐团队在从江县开展扶贫攻坚帮扶行动,以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稻+鱼+鸭”复合种养模式为核心,开展优质特色稻鱼(鸭)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及产业化开发,并总结提炼出生态禾+的创新发展模式。

  在劳力紧张的坝区,熊玉唐团队积极探索水稻机械化新生产技术,集成创新贵州直播栽培体系。

  2015年,熊玉唐团队积极与华南农大罗锡文院士团队合作,开展机直播技术进行示范,第二年机直播稻在独山县和兴义市示范亩产分别达812和841公斤,创贵州省水稻机直播高产纪录,名列全国机直播产量第三名。

  在交通便利、旅游资源好的稻区,熊玉唐团队积极探索稻+旅模式,将传统稻作与稻意创作结合,推动农旅发展。今年,熊玉唐团队在从江县占里村利用香禾和有色稻在核心区稻田,以世界计划生育第一村、“稻+鱼+鸭”复合种养模式为主题,创作了男孩女孩卡通画和鱼、鸭画,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旅游。

  (访谈)熊玉唐:为稻田增收致富开新路

  熊玉唐团队在从江占里策划的稻田创意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了新的常态。”谈及今后在粮食增产方面的规划,熊玉唐表示,粮食价格上调空间收窄,国内外粮食价差悬殊;粮食生产的成本不断上升;耕地刚性减少,地力持续下降,污染日益严重,粮食单产提高和品质保证的难度加大;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农素质下降,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已难有作为;粮食产值占农业产值比大幅度下降。“如何在粮食不能大范围、大幅度提价的现实情况下提高效益和粮食产值占比,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熊玉唐说。

  在新的大背景下,熊玉唐表示,将与当前国家扶贫攻坚战、农业部粮食绿色增产模式与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贵州“十三五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结合,进行改名、缩面、扶贫、突新。

  “要将粮食增产工程改为粮食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示范推广项目,以粮食增产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提质增效转方式、稳粮增收可持续为主线,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之路。”熊玉唐告诉记者,同时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以绿色发展为重要内容,大力转变粮食生产、经营和资源利用方式,集成推广绿色增产技术,突出优质特色产品创建,“通过模式攻关、典型示范和产业化开发,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均衡增产增效,全面提升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熊玉唐说。

  (访谈)熊玉唐:为稻田增收致富开新路

  2011年,熊玉唐出席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大会(右一)

  辛勤的耕耘结硕果。

  目前,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贵州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贵州省第二届科技先进工作者、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贵州省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众多荣誉皆集熊玉唐一身。

  熊玉唐还善于对技术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其目前已在国内科技期刊上发表文章48篇,参与编著专著4本,主编《耕作与栽培》期刊,出版科普著作2本,编制省技术标准2项,为繁荣我国作物栽培学做出了贡献。(作者:洪英杰  来源:多彩贵州网 )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