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技能送岗位 助群众挪“穷窝”

2017-12-18 10:52:17|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奇波|责编:陈梦楠

  加坡村是苗族聚居的自然村寨,距县城151公里,是从江县最边远、自然条件最恶劣的村寨,也是全省极度贫困村之一。全村110户432人,低保户64户211人,贫困户60户243人,村里有的老人几十年没有出过村子,连汉话都不会说。长期以来,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困扰着山上的村民。

       省地方海事局定点包干加坡村脱贫攻坚。受领任务后,局党委高度重视,局班子领导多次带队深入加坡村调研,制定了加坡村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计划,成立了前线脱贫攻坚工作小组,与村两委合力攻坚,着力推进村民易地扶贫搬迁。按照从江县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加坡村作为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村,目前已在贯洞镇安置小区搬迁分房94户386人。

    “住房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他们没有文化,离开家乡后,靠什么谋生?”省地方海事局驻加坡村工作组负责人、局属省航电开发投资公司(下称航电公司)党群部科员周儒松说,由于地区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大部分贫困户没有出过远门,思想意识落后,村民就近去广西伐木打零工补贴家用,一直不愿离开土生土长的地方。

    “要让村民搬得出,首先要让他们过得好!”在得知村民们的顾虑后,局领导班子意识到,要让村民们安心在安置点生活,就要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让他们拥有谋生就业的“造血功能”。

   “我文化低,但会开车,航电公司安排我当司机,一个月工资3700元,现在工作和住所都解决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在工作组的帮助下,村民韦江辉变成了工薪族。

   “我没什么文化,航电公司安排我到指挥部当保安,一个月能拿3700元工资。”村民梁任扬对现在的生活和收入都很满意。

      通过教技能送岗位,部分具有就业能力和意愿的村民们实现了就近就业。入住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近一年,由于工作有着落,收入有保障,大伙生活得更安心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实实在在为他们做事,他们能感觉得到。起初让大伙出去工作、生活,没人信任我们、理睬我们,可现在,先出去工作的村民得到了实惠,大伙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对于这样的改变,省地方海事局党委书记蔡光莲很欣慰。

      据介绍,截至今年11月,省地方海事局已累计投入扶贫帮扶资金31.57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贫困户就业人员工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局属企业和各行业共协调岗位70余个,帮助加坡村解决贫困(搬迁)群众就业18人。

      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通过文化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不断提升受贫群众的知识认知、增强思想觉悟,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这里就是我们为加哨村援建的教学点,已经完全建好,现在有38个同学坐在里面上学了!”省地方海事局派驻停洞镇加哨村第一书记聂朝润指着刚建好的教学点说。再访加哨村,今年8月底记者初访时的建设场景历历在目——“只要能让孩子们早一天坐在干净而安全的食堂里吃饭,我们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当时的施工现场负责人万继永如是说。

    “吃饭了!吃饭了!”随着阵阵欢呼声,下江镇高仟村小学食堂内,身着侗族服饰的同学们坐在干净明亮的食堂内吃起了香喷喷的营养餐。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东朗镇关雄村小学,“整洁干净是一种习惯,轻声细语是一种素养。”“天地粮心,珍食莫蚀。”在该校食堂内,这样的标语格外醒目。

    “高仟村和关雄村有食堂了!”这对于两个村而言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孩子们只能站在操场和教学楼过道里吃饭的场景已成“过去式”。

    “当初,我和许湘华局长到村里走访,得知两个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都是站在操场和过道里吃饭,关雄小学的厕所还十分危险。让孩子们少受点苦,就是我们亟须解决的民生问题!”说起几个月前的“往事”,蔡光莲眼神里满是对孩子们的爱怜。

      省地方海事局党委会研究决定,压缩行政经费援建高仟村和关雄村两所学校的食堂和厕所。该局局长许湘华强调,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用到老百姓的身上,所有建设由局属施工单位实施,不得从中赚取任何费用。目前,两个项目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而这一切,只是一年多来省地方海事局助力从江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帮扶对象不脱贫,我们就绝不脱钩。”省地方海事局党委书记蔡光莲说,将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要求,突出精准识贫、精准扶贫,带着责任和感情,不断提升工作温度和热度,分层分类分户分人谋划具体的扶贫规划和帮扶措施,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确保精准扶贫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共圆月亮山苗乡侗寨同步小康梦。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