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大数据 打造“安居贵阳” ——贵阳市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综述

2018-11-29 09:15:20|来源:贵阳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贵州贵阳深入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成为众多创业者和务工者眼中的“希望之城”。截至目前,贵阳市外来人口达130.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7.3%。

  流动人口在为贵阳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城市治安及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作为全国“最包容”的城市之一,贵阳运用大数据技术,不断探索、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智能化水平,破解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痛点和难点,全力打造“安居贵阳”。

  拓宽标准化采集渠道

  一直以来,数据采集手段原始单一、上门入户困难、数据采集不准确、相关部门联动协作管理效率较低等问题,都是城市流管工作的痛点和难点。

  为探索一套可以实现工作监督、数据掌握从而进行量化考核的系统,贵阳市流管办于2016年初在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的支持下,运用大数据思维与理念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对原有的流动人口管理平台进行升级改造。

  2017年初,集精细化管理、科学化预警、综合化决策为一体的“流动人口综合应用平台”上线运行。在打造该平台过程中,市流管办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多维度创新数据采集,开拓了流动人口自主申报网络渠道,完善、优化了上门入户的主动采集工作规范,能通过智慧门禁、人脸识别系统、智慧门牌等智能获取渠道,确保流动人口数据采集的精准高效。同时,市流管办拟用三年时间建设包括有自主巡查、行业申报、移动电信、互联网及大数据分析等板块的贵阳市流动人口信息智能采集平台。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我市流动人口数据质量率同比提升69.2%;流动人口登记率同比上升10%;流动人口巡查率同比上升56.3%。

  “今年下半年,以阿里巴巴集团支付宝为依托,我市已开发‘贵阳市自主巡查系统’。”市流管办负责人说,接下来,我市将建立“实有人口库”“实有房屋库”“实有单位库”,全面实现地不漏房、房不漏人、人不漏项。

  创新智能化管理模式

  流动人口数据的“同一率”不仅关乎城市的社会治理,也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为全面提高流动人口数据的准确性、鲜活性和权威性,我市利用社区各类平台,将房屋租赁管理及执法权力委托给社区、居(村);推行“智慧门牌+”“智能门禁+”“智能终端+”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各类社会活动,为流动人口搭建与本地居民交流的平台,促进流动人口切实融入城市,切实为流动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今年以来截至目前,数据流管综合平台与社区警务平台流动人口数据“同一率”同比上升66.2%;出租房屋登记率同比上升9.31%;自主申报率从无到有达90%以上,初步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

  在以往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常出现“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尴尬局面。对此,市流管办借助数据流管综合应用平台,对流动人口的分类实行标准化管理,并通过标注重点人群、关注人员的方式,加强重点人群管理;通过入户巡查常态化,形成自动派单,实时提醒,实时监管,督促整改;协调公安、住建、人社、卫计、民宗、教育等部门进行共享联动,并通过流动人口案(事)件的推送,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为打造“安居贵阳”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花溪区孟关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案件发生后,公安机关就是根据流动人口数据平台上的数据,对相关重点人员进行详细分析后,找到了线索并锁定嫌疑对象,让案件得以顺利侦破。统计数据显示,自流动人口数据平台去年元月上线运行以来,与2014年相比,我市流动人口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7.38%。

  提供人性化服务

  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是社会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直以来,“以人为本,亲情服务”始终是我市流管部门践行的工作宗旨。为进一步确保将城中村、城郊接合部流动人口全面纳入管理视线,我市建立了以村党支部、社区民警、村务警务双助理、大户长和志愿者为核心的“五级塔式管理网络”,并通过新增配备的391名村务警务“双助理”,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城中村、城郊接合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同时,建立中心城区、城中村和农村三种实有人口管理模式,强化对实有人口的管理。

  “尽管我在花溪区没有亲人,但有了社区网格员,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去年7月,刚在花溪区明珠社区学府雅苑小区买房的流动人口田惠平在社区网格员的帮助下,很快就通过市数据流管综合平台顺利办理了入户手续和孩子的入学手续。

  “今后,我们将突出抓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继续完善数据流管综合平台,扎实开展流管、公安、卫计等部门流动人口数据‘同一率’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为更多流动人口提供贴心服务,让他们安心参与贵阳的城市建设。”市流管办相关负责人说。(作者 詹燕 )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