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溜索成为记忆 幸福就在眼前
贵州日报  2019-04-22 11:42:23

  在春日阳光的映照下,威宁九三中学的彩色塑胶跑道显得格外耀眼。  

  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七年级学生刘启俊开心地说:“以前半夜三更就起床摸黑上学,现在坐公交车上学只要几分钟,再也不用走几个小时山路去上学了。”  

  威宁自治县地处黔西北乌蒙山腹地,屹立着4座海拔2800米以上的高峰,是牛栏江的西源、东源,境内沟壑交错,山崖险峻,江河奔流。过去,溜索是牛栏江两岸群众使用的一种原始渡河方式。  

  刘启俊的老家在威宁海拉镇花果村牛栏江边的大石头组,数十户人家居住在牛栏江大峡谷。房前牛栏江昼夜奔流,房后笔直陡峭的悬崖。群众要到河对岸,唯一途径就是:溜索。  

  奔腾不息的牛栏江阻隔了大石头人发展的梦想,让那里成为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寨子。为解决偏远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威宁把“溜索改桥”项目作为重点民心工程、扶贫工程来抓。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已实施“溜索改桥”项目9座,并建成投入使用。  

  由于大石头组两岸绝壁高耸、河谷深切,“溜索改桥”的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大石头组实施整寨易地扶贫搬迁。  

  去年底,41岁的卯昌云搬到五里岗易地扶贫安置点。孩子在威宁七小上学,自己在威宁阳光学校食堂当工人,负责为学生食堂洗菜,一个月有2500元固定收入。  

  刘启俊的新家也在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0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家具电器齐全,一家5口其乐融融。  

  从破旧的老房子搬到宽敞的新房后,刘启俊的父亲刘仕兵被安排在威宁经开区建筑工地上班,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生活越来越有滋有味。 

  “比起老家的生活环境,城里不知要好多少倍。”刘仕兵有些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自从搬迁来到城里后,孩子们每天都开心极了。真希望村子里剩下的村民能早日搬到城里来。” 

  2017年以来,大石头组大部分村民陆陆续续搬出大山,但仍有8户村民难舍故土,心存顾虑,不愿搬出大山。  

  “大哥,还是搬出去吧,在城里娃娃读书方便,居住条件比这里好很多,到时候在五里岗工业园区找份工作,就能过上好日子。”为了劝说搬迁,花果村副主任刘述参已记不清动员了堂哥刘述才多少次。 

  但刘述才说,“我没有文化,又没有一门技能,搬到城里好是好,就是怕挣不到钱,无法生活。”  

  刘述参介绍,寨子里有的老人在大石头住了一辈子,舍不得离开。还有的群众担心到了城里挣不了钱,生活成问题。 

  为了动员群众搬迁,当地干部一次次深入寨子,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还组织未搬迁群众到威宁五里岗易地扶贫安置点参观,通过对比让群众了解搬迁的好处。他们说,再难也要让村民搬离“溜索村”。 

  据介绍,为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威宁在就学方面,妥善安置好每名易地扶贫搬迁学生,确保顺利入学。在就业方面,加大后续扶持发展力度,采取“212”精准帮扶、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就业培训、提供扶贫车间、设置小区保洁和保安公益性岗位等方式,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着力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看到村民在城里的幸福生活,曾经存有疑虑的群众纷纷表示愿意搬迁。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威宁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9362户46565人,其中贫困人口7255户36292人。(文 何欢 杨大平 罗仕华)

编辑:孔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