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突出 “稳”中有进

2019-01-31 10:44:38|来源:新华网|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西南地区2018年经济“年报”新鲜出炉。四川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重庆GDP同比增长6.0%,广西GDP比上年增长6.8%。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速继续赶超,贵州经济增速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云南经济增速比全国高2.3个百分点。根据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各项数据表明,西南腹地新动能加快形成,“新”意突出,“稳”中有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筑牢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服务消费成为“新”亮点

  梳理西南地区经济特点,可以发现几个“新”:

  ——服务业“新”。电商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四川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0%,网络零售额增长25%。去年1-11月,贵州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8%。

  贵州省统计局局长肖云慧说,贵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居民生活持续改善。

  ——制造业“新”。高技术、新产品较快发展,广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6%,快于规模以上工业6.9个百分点;新产品产量迅猛增长,新能源汽车增长1.08倍,电子元件增长47.9%,锂离子电池增长16.9%,光电子器件增长53.5%。

  ——消费“新”。网上买菜、个性化消费渐成消费新风尚。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省统计局局长李灿和说,消费对云南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2018年云南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25.97亿元,同比增长11.1%,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3位。

  四川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熊建中说,2018年消费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6.5%,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一些经济领域“稳”中有进

  西南地区经济特点还突出体现在几个“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各地大力推动“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减税降费,有效降低用能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去年贵州关闭煤矿74处、压减产能1038万吨,四川为企业减少电费150亿元。

  西南“工业重镇”重庆市分类推进去产能,企业预期保持景气。2018年,重庆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2.4%;企业运行效率有所增强。

  ——内陆腹地稳步走向开放前沿。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河说,“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一轮西部开发开放等国家战略的实施,把西部内陆地区推向了开放前沿。

  2018年,重庆开行中欧班列超1000列,从成都开行的中欧班列达到1591列,四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额同比增长24.4%。依靠直抵欧洲的中欧班列,不沿边、不靠海的四川、重庆等省市站上“西向开放”的潮头。

  地处“南向开放”重要通道的云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2018年云南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973.02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较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5位。

  ——“稳就业”取得较好成效。广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2.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0.1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3.99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西藏农牧区转移就业56万人、102万人次,实现增收27亿元。

  四川省人社厅厅长胡斌说:“人口大省四川去年城镇新增就业107.1万人,连续4年保持在百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3.47%,创近年来新低,实现了经济发展与就业促进良性互动。”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西南腹地注重守护好绿水青山,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2018年,贵州全省县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7%。四川PM10、PM2.5年平均浓度持续双下降。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

  “2018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于会文说,四川空气质量好转,成都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16天,获得联合国2018年度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新旧动能转换,意味着发展模式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贵州与大生态相关的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增长26.3%。四川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2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约4%。

  肖云慧说,贵州率先在全域取缔网箱养鱼,率先在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对省内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排放开展大排查行动。“既守好了生态底线,又实现了经济较快发展,十分难得。”(作者 陈健 李松 潘德鑫 林碧锋 曹祎铭 王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