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地头到校园超市 “校农结合”打通贫困地区农产品“进城路”

2019-03-08 10:35:29|来源:贵阳日报|编辑:孔令娟|责编:陈梦楠

  3月7日,贵州师范学院“校农结合”超市开业,一排长长的摊位上,整整齐齐地陈列着来自省内贫困村寨的土鸡、猪肉、青菜和水果,路过的师生纷纷上前询价采购。

  热闹的场景乐坏了贵州师范学院后勤处处长赵毅:“从‘单打独斗’到资源共享,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大学校园的绿色通道畅通了,‘校农结合’助力脱贫攻坚成效也更好。”

  2017年,贵州省全面启动“校农结合”定向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就在这一年,贵州师范学院开始在贫困地区采购农产品供应校园,采购地区主要位于学校的帮扶点印江县。“贵州师范学院有将近13000名学生和1000余名教职工,每年消耗各类食品约1300吨至1500吨,其中有近半为肉类和蔬菜。对于贫困地区群众发展产业而言,这意味着不小的市场空间。”赵毅说。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贵州省教育厅于2018年初出台进一步深化“校农结合”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提出争取全省教育系统实现“校农结合”全覆盖,学校食堂向贫困地区贫困户采购农产品占采购量的40%以上。

  在此背景下,贵州师范学院的“校农结合”超市于2018年4月应运而生,当时由个体户承包经营。2018年,“校农结合”超市协助贵州师范学院后勤食堂采购常用农产品1295.7吨,其中采购贫困地区农产品553.51吨,占总量的42.72%,为贫困村创收50余万元。

  随着“校农结合”探索的不断深入,“单打独斗”的弊端逐渐凸显出来。赵毅说,“校农结合”超市由个人经营,力量相对薄弱,加上贵州师范学院是乌当区唯一的高校,很难与其他高校互通有无。“从贫困地区采购来的农产品数量巨大但是品种单一,我们一所学校消化不了,原本的双赢变成了两难。”赵毅说。

  结合现实困难,校方经过多次考察学习,决定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合作。开阳恒绿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了校方的视野。

  恒绿合作社总经理陈龙说,合作社2016年就开始与贵州大学、贵阳学院等高校合作,推进“校农结合”工作,多年的实践让合作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发展模式,可将农产品分散至各大高校进行消化。

  去年,贵州师范学院的帮扶点印江县川岩村种植的南瓜喜获丰收,但销路问题却让当地群众发了愁。请来学校帮忙,学校也一筹莫展。最后,恒绿合作社利用自身平台,联合各大高校进行采购分销,解决了这一难题。

  有了这次经历,今年新学期,贵州师范学院与恒绿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引进恒绿合作社作为学校“校农结合”超市的运营主体,通过合作社建立联采联销联盟,推动对口帮扶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在高校间实现资源共享、渠道互通、直采分销。

  “这是合作社在高校开的第10家‘校农结合’超市。我们与省内几十家合作社合作,已共同搭建起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平台,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消化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另一方面也能为高校提供更多的资源进行比选采购。长远来讲,以销定产的模式将帮助贫困地区发展更科学合理的产业项目,实现优质产业的长远发展。”陈龙说。 (作者 李春明)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