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强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2019-03-26 10:23:40|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孔令娟|责编:陈梦楠

  构建综治中心“1+4”规范化实体化网格化运行模式,推行“窗口式”“一站化”服务,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近年来,遵义市探索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服务模式,强力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目前,各县(市、区)252个(乡、街道)2026个村居已全部挂牌成立了综治中心,实现了综治中心建设全覆盖,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整合资源协调共治构建平台治理“中枢”

  宽敞明亮的大厅,规范统一的办事窗口,遵义市播州区综治中心接待大厅内,前来办事的群众正耐心等待工作人员叫号。  

  “现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岗、公共法律服务室、法律援助室等,全都在这个大厅。我们按一站式模式进行窗口服务,让群众办事一目了然,简洁快速。”遵义市播州区综治中心副主任王生元介绍,“自去年6月揭牌以来,已有8532人前来办事。”  

  无独有偶。遵义市新蒲新区综治中心以“大综治”建设为牵引,整合群工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一体化指挥调度中心等基本职责,内设社区矫正中心、10个服务窗口、2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窗口等,为群众提供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司法确认等“一站式”服务,极大提高了基层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  

  近年来,遵义市以综治中心为依托,积极整合公安、司法、信访、应急管理、社会事务等部门资源,推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解中心、群众工作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中心合一”,实现“一站式”办理、一揽子服务,破解了资源整合难、指挥体系乱、社会服务散等社会治理难题,构建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线上线下紧密配合构筑基层平安网  

  在新蒲新区社会治理一体化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每天滚动着全区近12万人的生活点滴。每条民生信息的背后,是依托互联网建起的社会治安防控及民生事务服务指挥调度平台。公安、交警、消防、应急、社会事业局、综合执法局六个部门入驻、24小时值守。一旦接到群众报警,从问题发生到事件交办,再到监督反馈,都能在网上实现全程流转。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如何推动平安建设向智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遵义市依托“天网工程”“雪亮工程”指挥调度平台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等,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运行,有效集聚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相关服务管理职能,推动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车辆乱停乱放,垃圾随意堆放,邻里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化解……过去这些社会管理中的“小毛病”,现在都可以通过网格员来“挂号”,并联动各方力量“把脉诊疗”。  

  播州区综治中心在整合“雪亮工程+”“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平台的基础上,围绕社会治理的盲区和痛点,特别是“五小问题”(即小案件、小纠纷、小诉求、小隐患、小问题),搭建起社会治安防控及社会民生事务服务立体化扁平化指挥调度平台,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服务。  

  全区共划设一级网格176个、二级网格3583个,三级网格6352个。同时,建立三级网格指挥调度微信群,24小时接收群众诉求信息、咨询事项等内容,落实分办、督办、回访“三级程序”,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网格化管理实效正逐步显现。  

  力量下沉,发现问题“一网”搞定,走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增强了居民内心的幸福感。

  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变迁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基层社会矛盾更加复杂。遵义各地基层综治中心纷纷建立矛盾纠纷联调工作机制,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2018年,播州区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组建征地拆迁、劳动争议、医患纠纷、问题房开等12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职责整合、力量融合和能效聚合。同时,积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发挥村(社区)法律明白人、“五老”人员、老年协会、计生协会、群众议事会、乡风文明理事会等资源优势,努力推进自治德治法治的有机统一。  

  去年6月以来,全区各级综治中心共化解矛盾纠纷5849件,办理各类社会民生事务问题402件,处理各类“五小”问题1.1万余件1.4万余人次。  

  新蒲新区结合自身实际,设置了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委员会和房地产纠纷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窗口,仅在今年春节期间,就受理农民工讨薪纠纷400余件,涉及金额2.2亿元,涉及人数1.2万余人。(作者 王恬)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