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贵州扶贫一线:精准扶贫的代化实践

2019-05-14 11:13:2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杨云|责编:陈梦楠

  行走贵州扶贫一线:精准扶贫的代化实践

长顺县代化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摄影  杨云

  国际在线贵州报道(杨云): 石漠化严重的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代化镇,由于交通不发达,许多山区村民出行难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绊脚石。曾经,代化镇斗省村的村民从家门口走到集镇买点生活用品,也要走上五六个小时。

  “以前进出村的路都在山上,坑坑洼洼,又陡又窄,遇上下雨天,滑溜溜的,不小心就摔跤。”斗省村党支部书记黄继昌边走边说,久困于“行走难”的黄继昌对路有着自己特别的感受和理解。

  “行路难让这里的生活苦不堪言。” 黄继昌至今记得干旱时村民翻几座山去5公里外的山坳背水的艰辛。因为路不通,多年来斗省村村民饲养的大肥猪要宰杀好才能背出山去卖,大件物资运不进来,发展滞后,生产生活十分不便。

  “这几年,大办交通,寨子里的路宽敞平顺,很好走。”看着水泥路旁边的羊肠小道,黄继昌今昔对比十分感慨,“祖祖辈辈可是吃够了‘羊肠小道’的苦,修通乡村公路,我们的儿孙将不再被困于深山。”

  地处麻山腹地的贵州省长顺县代化镇是一个典型的深石山区乡镇,境内多为岩溶地貌,坡地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水资源也缺少,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

  “石旮旯里生活的人更盼望脱贫。” 长顺县代化镇脱贫攻坚队副队长王茹刚说,“尽管看上去仍然有贫困的痕迹,但成片的生态蔬菜大棚,遍布几个山头的构树育苗大棚,已经完工的通镇沥青路,正在建设的小流域水利工程等很多细节都能让人感受到代化镇正在发生的改变。”

  “为帮助山区群众脱贫,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在省、州、县的各级部门支持下,代化镇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生态产业带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开展精准扶贫。”代化镇人大主席刘兴祥说。

行走贵州扶贫一线:精准扶贫的代化实践

山地蔬菜种植  摄影 杨云

行走贵州扶贫一线:精准扶贫的代化实践

长顺县代化镇乡村美景   摄影  杨云

  对政府倡导的易地扶贫搬迁,三年前一些群众一度是冷眼旁观。有的群众不但不支持,还带着自己的家人抵触搬迁工作,成为搬迁“钉子户”。如今,在代化镇易地扶贫安置点,一片新的移民新村拔地而起,不少曾经反对易地扶贫搬迁的精准识别搬迁户已经搬迁入住。

  “搬出来改变了许多。”在移民安置点手套厂工作的搬迁户石小会说,“住的是小青瓦、黄粉墙小楼,沥青路延伸到家门口,路灯、绿化跟县城里没什么两样。”石小会家中,房间干净整洁,客厅内沙发、电视、冰箱等一应俱全。

  代化镇易地扶贫安置点已完成沿街人行道改造,排洪引水沟渠建设。居民区内,小区扶贫夜校、小区图书阅览室、小区老年活动室、小区欢乐子女之家、小区卫生服务站配置齐全,为解决搬迁妇女务工,小区内还开办了手套加工厂和民族文化服饰加工店,搬迁出来的群众生活已经步入正常。

  目前,代化镇建成通组路36条51.35公里实现30户以上村寨100%通硬化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2个,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完成十三五期间780户3258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并实现入住,新建幼儿园2所并投入使用并改扩建小学2所。

  近年来,代化镇重点发展生猪养殖、山地蔬菜种植、构树种植三大产业,形成“3+N”产业布局,初步构建了“生猪+有机肥+蔬菜/构树+饲料+生猪”生态循环产业体系,并探索建立了“党恩红股”“全民持股”“19518”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1955户8750人脱贫。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践中,代化镇总结形成了“城乡联合,对口帮扶拉动;资源联用,龙头企业带动;利益联结,创新机制推动;党群联建,激发活力互动”的“四联四动”脱贫模式,探索出了“村企一体、二元培育、三委共治”的脱贫攻坚“123”治村模式。

  2016年9月,代化镇被列为贵州省极贫乡镇时贫困人口数为2735户10581人,贫困发生率35.47%。2016年12月,代化镇脱贫218户1002人,贫困发生率25.82%。2017年12月,代化镇脱贫348户1687人,贫困发生率20.17%。2018年12月,代化镇脱贫914户3893人,贫困发生率7.12%。目前,代化镇仍有612户2123人未脱贫。2019年,代化镇计划脱贫471户1837人,促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6%。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