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县文斗苗寨:古训守护绿宝藏 青山迸发新希望

2019-06-17 10:51:36|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市州)锦屏县文斗苗寨: 古训守护绿宝藏 青山迸发新希望

(市州)锦屏县文斗苗寨: 古训守护绿宝藏 青山迸发新希望

(市州)锦屏县文斗苗寨: 古训守护绿宝藏 青山迸发新希望

(市州)锦屏县文斗苗寨: 古训守护绿宝藏 青山迸发新希望

  村民姜廷庆珍藏着祖辈留下来的契约文书。

  郁郁葱葱的文斗苗寨。

  处处绿荫,古树林立,银杏、红豆杉、楠木等苍劲挺拔,郁郁葱葱。

  6月8日,记者走进黔东南州锦屏县河口乡文斗苗寨。这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全寨有300多户1500余人。山脚便是清水江,且由于下游三板溪水电站蓄水而形成“高峡出平湖”美丽风光。

  文斗,苗语的意思是“树岭”。“文斗森林覆盖率达95%,村里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000余棵,有银杏、红豆杉等30多个珍稀树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300多棵。”村支书姜达榜兴致勃勃地介绍,“寨中有一棵千年银杏,2015年还被国家林业局挂牌命名为‘中华人文古树’呢。”

  文斗为何有如此多的古树?

  在文斗古寨门有一块刊刻于清朝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的“六禁碑”,虽然历经风霜但字迹依稀可辨:“禁:不拘远近杉木,吾等依靠,不许大人小孩砍削,如违罚银十两”“禁:四至油山,不许乱伐乱捡,如违罚银五两……”在“六禁碑”旁,还有一块比“六禁碑”晚立10多年的环保碑,碑文对林木管理做了规定:“此本寨护寨木,蓄禁,不许后代砍伐,留以壮丽山川。”

  “这些古碑,就是文斗保持绿水青山的密码!”姜达榜一脸自豪地说。

  2000年,有外地客商来到文斗,出资100万元购买寨子里的一批红豆杉。对于当时还很贫穷的文斗而言,这无疑是一笔巨款。但是,村民们认为卖掉树木是有损子孙后代的事,坚决不同意,“就是1000万元也不能卖这些树木。”

  200多年来,恪守古训,守护绿水青山的理念在文斗人心中深深扎根。如今,借助生态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成为文斗人新的共识。

  文斗发展乡村旅游的底气,不仅来自于绿水青山,还来自全村拥有的3万余份珍贵林业契约文书。

  据介绍,寨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契约文书。这些被统一命名为“锦屏文书”的契约文书,是清水江流域自明清至民国时期,苗、侗民众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反映林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民间习俗、生态环保、区域经济、民俗文化、社会变迁的历史记录,它是我国乃至世界保存较为完整、系统、集中的重要历史文献和珍贵民间档案,价值堪与“敦煌文书”“徽州文书”比肩。2010年,“锦屏文书”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绿水悠悠、青山隐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09年文斗苗寨入选第二届“中国景观村落”,2014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

  名声大震,游客慕名而来。32岁的杨金英原本在外打工,看到家乡游客渐多,返乡开起了农家乐,“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既能照顾到老人小孩,一年还能赚3万多元。”

  目前,文斗共有20多家农家乐和客栈,吃上“旅游饭”的村民日子越来越红火。为提升旅游发展质量,锦屏县投资400多万元,修建了由资料信息中心、专家工作站和接待服务中心组成的“文斗生态博物馆”。

  让该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吴展先感动的是,修建博物馆向村民征集老物件、老古董时,原本以为村民不愿意配合,没想到村民获悉后积极把自家的草鞋机、嫁妆盒、织布机等70多件老物件、老古董捐献了出来。

  “游客喜欢看这些老物件、老古董,我们很乐意捐献出来。”66岁的姜廷化老人,把当年跟妻子结婚提亲时使用的具有纪念意义的马灯也捐献出来。

  游客来到文斗,还喜欢去看村民珍藏的契约文书。71岁的姜廷庆老人家中珍藏着祖辈留下来的400多份契约文书。每当游客提出想一饱眼福,老人总是不厌其烦地爬上阁楼取出文书。

  文斗的风光与文化,村民的质朴与热情,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如今,文斗已经成为锦屏县最知名的旅游村寨。为了进一步打造乡村旅游,目前县里又投资500多万元,修建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的旅游接待中心。该中心具有会议、就餐和住宿等功能,即将完工投入使用。

  世代相传的绿色理念积蓄起绿色发展的潜力和底气,古老的文斗苗寨紧抓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正在迸发出更加强劲的动力,孕育着更加美好的前景。(作者 王远柏)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