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阳就业规模扩大18.9倍

2019-10-15 15:18:23|来源:多彩贵州网|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高雯 本网记者 文彬)劳动就业关系民生根本,关系人民生活与社会稳定。10月14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获悉,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阳市就业总量持续扩大,就业结构逐步优化,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就业量从1950年的14.6万人增加到2018年的276.7万人,扩大18.9倍。贵阳市劳动力就业工作成就显著,保持了就业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从14.6万到276.7万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贵阳市就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贵阳市就业总量为276.7万人,是1950年的18.9倍,1978年的2.7倍,2012年的1.2倍,与1950年相比年均增长4.4%。劳动参与率整体呈现持续稳定向上增长的趋势,劳动参与率从1950年的14.9%提高到2018年的56.7%,扩大了3.8倍。

(社会)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阳就业规模扩大18.9倍

  资料图:贵阳国际人才城

  从“铁饭碗”到“造饭碗”

  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新中国成立初期,贵阳市劳动力就业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国有和集体经济体中。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择业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分配就业到双向选择,从统包统配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城镇就业重要渠道。

  1978年贵阳市城镇私营(含个体)就业人员0.66万人,仅占城镇就业人员的1.3%。2017年城镇私营(含个体)就业人员达43.59万人,占比达27.4%,较1978年增加了26.1个百分点。

  从一产到三产

  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贵阳市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落后,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分别为11.40%和12.1%,绝大部分劳动者以农业为主,1950年贵阳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比达76.5%。

  改革开放后,贵阳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1999年和2002年,分别超过了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2013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成为贵阳市占比最少的产业。到2018年,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员38.71万人,占14%;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员88.95万人,占32.2%;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149.03万人,占53.9%。与1950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62.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20.8和41.8个百分点,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的现代模式。

(社会)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阳就业规模扩大18.9倍

  从农村到城市

  农民工成新兴就业群体

  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多数劳动者以从事农业为主,城镇就业较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释放劳动力市场活力,民营、外资和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繁荣,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巨大的需求,就业机会增多。

  2018年贵阳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高达23.31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员达3.82万人。农民工成为贵阳市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贵阳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兴力量。

  从工资增收到完善保障

  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前,贵阳市职工工资水平较低,增速缓慢。1950-1978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264元增加到626元,增长了1.4倍,年均增长3.1%。改革开放后,贵阳市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快速增长。2018年,贵阳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82685元,是1978年的132.1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3.0%。

  改革开放以来,贵阳市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23.87万人、146.65万人、80.81万人、106.94万人、138.5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4.18万人、79.75万人。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