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相约进博会 扩大新开放

2019-11-05 10:12:35|来源:贵州日报|编辑:葛宁远|责编:李胜兰

  秋来宾朋至,外滩更添姿。11月的东方明珠,再次迎来盛会,今天,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第二届进博会)在上海盛大开幕。

  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博会是我国着眼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为充分把握好进博会这一“开放共享”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贵州省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与全球知名跨国公司交流合作,贵州成立以省领导为团长的“贵州省交易团”,下设各市(州)、贵安新区、省直机关等11个交易分团,精心组织近千家企事业单位,共2000余人抵达上海,再次以开放自信的新形象亮相进博会,并以此次盛会为契机,共享全球机遇,共谋开放发展。

  早在去年11月举办的首届进博会上,贵州省交易团就积极组织了近千家企业参与进博会,并取得丰硕成果,创下了我省历年参加国内外展会中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交易团。

  借首届进博会的东风,在贵州省交易团采购需求发布暨洽谈签约仪式上,120余家国内外企业应邀参会。省卫计委、詹阳重工等6家单位作采购需求发布;开磷集团等6家省内企业分别与美国、瑞典、新加坡等国家展商现场签约项目7个,签约金额16.4亿元;贵州金元集团与境外展商签订50万吨锰矿进口合同、签约金额8.7亿元;省卫计委分团组织12家医院与境外18家展商签约30批次、2.5亿元;贵阳、安顺、六盘水、遵义、铜仁、黔东南等交易分团共达成签约49批次、10.6亿元。以文化旅游为主的服务贸易成交签约额1618万元,我省进口结构逐渐由单一的有形货物进口向服务贸易进口拓展。

  悠悠黄浦江,见证了贵州展现开放共赢的重要时刻。

  首届博览会期间,贵州省交易团达成签约总额38.2亿元(约5.5亿美元),全省进口需求通过此次进口博览会进一步释放。

  犹记得首届进博会上,原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在演讲中对贵州农村电商脱贫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这一模式值得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学习,此番点赞,将贵州近年来的深刻变化展现于世界舞台中央,世界各国对贵州的认识和了解也更加深化。

  近年来,随着贵州省对外开放的大踏步前进,从一穷二白到后发赶超、从极度贫困到迈向小康、从交通闭塞到通达世界,这一历史巨变,让贵州在脱贫攻坚、大数据产业、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诸多成就。

  开放通道的不断完善,让贵州省交通实现了飞速发展,高铁贯通出省要道,高速通达县县融合,通航机场实现市(州)全覆盖,今天的贵州俨然已成为西部地区连接华中华南的枢纽和贯通“一带一路”的重要陆海连接线。与开放通道紧密连接的,是我省经贸合作的稳步扩大。2018年,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1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增速位居全国第8位。一大批优强企业加速在“一带一路”沿线布局,以白酒、轮胎、肥料茶叶、手机、吉他等为首的知名出口品牌享誉世界。

  今天的贵州,是多彩的,更是开放自信的。

  广邀四海宾朋,分享发展之机。本届进博会期间,我省将精心筹划贵州经贸交流会,以“促进投资贸易,开放合作共赢”为主题,邀请重要国际商协会、知名跨国公司等境外代表参会,展现贵州不断扩大开放的新面貌。

  据悉,本届进博会,共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参加的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和参展商,包括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均超过首届。

  为了让更多省内企业共享本次盛会,前期,我省交易团注册报名886家,共2442人。此番规模,也属我省首次。

  与此同时,贵州省梳理重点目标国家(地区)展商2000多家,以经贸合作较多的德国、英国、日本、捷克、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为重点,从中选取重点目标展商匹配800多家。省商务厅(贵州省交易团秘书处)对客商资源进行分析匹配,组织了“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省级开发区和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进行联系对接,力促“走出去”、“引进来”,努力推动一批外商投资企业洽谈合作。

  会前,贵州省积极开展投资洽谈,相继举办了“跨国公司西部行——走进贵州”“欧洲企业走进贵州”、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贵阳站招商路演等投资促进活动,积极对接商务部台港澳司、英国驻华大使馆、中英企业家委员会、韩国科玛公司、台湾丽宝集团等,积极开展前期对接洽谈。

  按照本届进博会“规模更大、质量更优、创新更强、层次更高、成效更好”的要求,我省将力争在第一届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成效。进博会期间,贵州省交易团将推动各企业主动对接境外展商,开展多样化贸易洽谈,立足在进博会期间实现进口成交最大化。

  相约进博会,贵州做足了准备。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