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人畜混居” 贵州7万余户山民“新家”迎新年

2020-01-22 09:36:15|来源:新华网|编辑:周文进|责编:陈梦楠

  农历新年脚步越来越近,对于贵州崇山峻岭里的7.12万户村民而言,这个新年不同寻常。彻底告别千百年来“人畜混居”历史传统的他们,将在改造后的“新家”喜迎新年。

(副头条)告别“人畜混居” 贵州7万余户山民“新家”迎新年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贵州省从江县加勉乡真由村村民蒙小江家改造前的房屋(左图,2019年6月11日摄);蒙小江家改造后的房屋(右图,2019年10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49岁的王老长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计划乡九秋村的一位苗族村民。过去,他跟自家的牲畜“混居”在一起。他和家人在木质老屋的二楼居住,一楼则用作猪圈、牛圈和禽舍,上下楼之间从内部以楼梯连接贯通,这样的生活方式被称作“人畜混居”。

  记者到达刚刚实施完整治的王老长家,他正往一楼搬运新买的大衣柜,采购年货张罗过春节。原本圈养牲畜的一楼,现在可以居家会客,四周透风的木板墙被砖墙取代,配套修建了厨房和卫生间。“改造以后,整个家干净清爽多了,我们从二楼搬下一楼来生火做饭过日子。”王老长说。

(副头条)告别“人畜混居” 贵州7万余户山民“新家”迎新年

  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人畜混居”整治后的房屋(2019年1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王老长所属的计划乡,坐落在贵州历史上有名的贫困山区月亮山腹地,主要居住着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人畜混居”是当地祖辈相传的生活方式,在过去既便于村民照料牲畜,也能防止牲畜失盗。这种的居住方式在贵州不少山区长期存在。

  在黔东南从江县加勉乡真由村,自家已完成整治的村民蒙小江感叹:“过去一楼长期堆积粪便,碰到下雨,粪便污水从家中流向村中街道。”11岁的女儿蒙秀兰腼腆地说:“以前家里臭、蚊虫飞,我自己都不愿看到老师来家访。”

(副头条)告别“人畜混居” 贵州7万余户山民“新家”迎新年

  贵州省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村民在房屋前整理木柴(2019年11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2019年7月,贵州省在推进脱贫攻坚过程中,发现“人畜混居”已成为困扰村民生活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全省首次部署专项整治。通过制定技术规范、提供资金支持、组织发动村民等多方举措,涉及全省7.12万户、约28万人的整治工作已全面完成。

  “整治也得益于脱贫攻坚工作带来的交通变化。”从江县住建局副局长吴义标介绍,过去月亮山地区交通不便,村民出山进山困难。如今通村路、串户路修到了家门口,运送整治的建材方便了。

  加勉乡党翁村69岁村民王金富家实施“人畜混居”整治,经政府评估验收后获得多渠道补助1.5万元。“我自己出工出力,驻村扶贫干部们也来搭手一起干。”老伴潘雪荣的新年愿望,除了“搬下一楼住”,还包括“年后再买几头猪来喂”。当地政府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引导村民将猪牛圈舍“易地”独立修建或集中修建,解决了村民的养殖难题。

  “现在社会治安好了,猪牛不在身边,‘分家’喂养也不怕了。”潘雪荣说。(记者段羡菊、罗羽)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