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2020-03-30 11:03:28|来源:当代先锋网|编辑:周文进|责编:李佳艺

(市州)贵安新区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资料图片)

  日前,贵州省印发《关于支持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促进贵阳市、贵安新区融合发展,要求两地在产业布局、要素配置、城市规划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筹管理。

  推动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实现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

  随着逐步复工复产,贵阳市云岩区部分企业开始谋划“搬家”。

  今年初,贵安新区和云岩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各展所长,发挥各自在产业、资源、政策和管理方面的比较优势,吸引云岩区优质企业“退城进园”,落户贵安新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并共同引进一批中高端制造企业落户园区。

  日前,贵州省印发的《关于支持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更加坚定了云岩区企业“退城进园”的信心和决心,大家普遍认为贵安新区迎来了又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意见》只有八条,全文仅1100多字,但含金量却不低。《意见》提出,赋予贵安新区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并从财税、用地、用人机制创新等方面明确了具体支持政策。

  贵安新区是国务院2014年1月6日批复设立的国家级新区,承载着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战略使命。近年来,该区依靠电力、气候、地理等优势,陆续吸引了三大电信运营商、华为、腾讯、苹果等标志性引领性数据中心项目落户,获批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中国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等国家级“金字招牌”,成为贵州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主战场。

  同时,经过6年多发展,贵安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成长中的烦恼”,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支撑还需进一步强化。

  贵州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促进贵阳市、贵安新区融合发展,要求两地在产业布局、要素配置、城市规划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筹管理。

  贵阳市市长、贵安新区管委会主任陈晏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推动贵阳、贵安的融合发展,有利于贵阳市有效拓展发展空间、创新城市发展方式、放大辐射带动效应、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龙头作用,有利于贵安新区加快聚人气、建城市、广招商、兴产业,有利于避免贵阳、贵安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恶性竞争,形成两地合理分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布局。

  贵州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谢忠文表示,加快推进贵阳市、贵安新区融合发展,不仅为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加装了推进器,也为贵阳城市升级找到了突破点,有利于两地更好发挥带动贵州发展的“发动机”“火车头”作用,进而引领黔中城市群崛起。

  根据《黔中城市群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30年黔中城市群全面实现一体化发展,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绿色、融合、创新、多元型城市群。

  此外,贵州面临的对外开放形势,也迫使其提升对外开放平台的质量和吸引力。

  近年来,贵广、沪昆、黔渝、成贵等高铁线路陆续开通,贵南高铁即将建成,连接重庆、成都、昆明、桂林、广州、长沙的“3小时米字形高铁经济圈”成形,贵州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高铁客货运输通道体系,为该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劲支撑。

  长期以来,贵州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一招,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全力改善营商环境,仅2019年就引进重点产业项目到位资金5000亿元,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尤其是以贵安新区为主的“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已经成为该省优强企业的聚集地、各种招商引资政策的先行区、产业链招商的主战场。

  贵阳和贵安新区聚集了贵州“1+8”国家级开放创新平台中的三分之二,推动两地高质量发展,形成政策“洼地”,有利于提升贵州对外开放水平、吸引更多发展要素汇聚,从而抓住当前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机遇,“集聚式”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意见》的出台是贵阳市、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贵安新区党工委书记赵德明表示,将着眼破解制约两地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发挥贵阳市的资源要素优势和贵安新区的空间发展优势,加快推进两地基础设施相连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实现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共赢。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