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 续航奋进迈向高质量发展

2020-04-23 09:29:05|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李佳艺

  赤水蜿蜒,吟唱军事奇迹;天眼静默,遥望宇宙星河;乌蒙磅礴,尽揽人间绝色;茅台酒香,醉倒四海宾朋;文化旅游,沸腾贵州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贵州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美誉,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自然风景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

  纵横绵延的山脉起伏、高深,以摄人心魄的昂扬力量驱逐着平缓,拒绝着平庸。多年砥砺奋进,换得旅游井喷,贵州旅游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多年耕耘付出,迎来全域潮涌,旅游产业晒出了优异成绩单。

  历尽天华成此景。如今的贵州,着眼新理念新要求,深入推动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加快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建设,确立了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新定位新目标,“生态贵州、人文贵州、开放贵州、健康贵州、好客贵州”的外宣形象逐渐清晰。

  千山依旧,曾经千重阻隔已成万顷金山;碧水奔流,曾经天堑难越早已一路坦途。疫去春来,贵州旅游转危为机,按下“重启键”,昂首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厚积薄发 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曾评价:“无论是到访的旅游人数、旅游消费,以及旅游市场的主体建设,贵州旅游是全国旅游发展的样板。”

  回首来路,贵州旅游发展步履铿锵——

  2005年前,贵州积蓄力量,基本和全国旅游业保持同步发展。 

  2006年至2014年,贵州以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为抓手,集中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旅游规模从全国第三集团进入中游。 

  2017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居全国第二位,旅游收入进入全国前三,标志着贵州旅游从全国中游跻身第一方阵。

  2018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1.3%,成为贵州重要支柱产业。

  到2019年,贵州旅游连续四年实现井喷式增长。

  业内专家学者研究贵州旅游井喷现象,将其归纳为三个重要原因:高端发力、交通给力、营销助力。

  贵州苦干实干,全面补齐交通设施短板。2015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贵阳成为中国西部的高铁枢纽,全省所有市州实现了民用航空机场通航全覆盖,曾经“地无三里平”的偏远之地,跨越千山万水的阻隔,成为西部地区交通通达性最好的省份之一,困住贵州旅游腾飞的枷锁就此打开。

  省委、省政府迅速作出部署:“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推动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营销推广,成为关键一招。

  借会营销举办的2016年“多彩贵州携手诗画浙江G20峰会(杭州)旅游推介会”,让浙江四季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华强至今难忘:“一夜之间,从地铁到餐厅,都会听到浙江市民谈论贵州风景好、气候好、民族风情浓郁。去贵州的火车票、飞机票都被抢光了。”

  这次营销,我省推出空前的旅游优惠政策,以7000万元的门票让利,换来了40亿元的旅游收入。

  贵州巧打气候牌,连续3年推出大力度的避暑旅游优惠政策。一时间,“贵州避暑旅游为什么这样火?”成为国内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

  2017年,以3.35亿元的让利,换来近100倍的旅游收入。2018年暑期,贵州在两个月内接待游客2.1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436.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以上。

  春季卖赏花,夏季卖清凉,秋冬季卖温泉、滑雪、年味。不同主题的精准营销,不仅巩固拓展了广东、浙江、江苏、四川等国内重要客源市场,还与陕西、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等远端市场联结更加紧密。

  与此同时,省委、省政府高端发力,从提升旅游要素质量上推动旅游高质量发展——

  “绝不护短、绝不手软”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的“利剑行动”、“铁拳行动”、安全大排查、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等成为常态。 

  力推“黔菜改革”,打造美味贵州,让游客食之放心。

  制定贵州省住宿业提质三年行动计划,扶持各类星级酒店、特色民宿发展,让游客住之安心。

  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让游客行之顺心。

  开展“游客满意企业创建和旅游服务之星竞赛”等活动,打造满意旅游品牌,让游客游之舒心。

  出台旅游景区、游客集散地购物退货试点办法,规范旅游经营行为,让游客购之称心。

  全省420家精心打造的A级景区,让游客娱之开心。

  舍小利引客入黔,以品质保障口碑,好口碑引来更多游客,贵州旅游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018年,游客满意度指数为83.07。更有游客写信给省委主要领导,热情称赞:“贵州这片广袤的旅游胜地,它的山美、水美、风光美,贵州人的心灵美,旅游业的服务美。” 

  “三力”齐发,贵州游客接待量连年井喷,住宿、餐饮、种植养殖业和现代服务业等关联产业受益匪浅,旅游总收入大幅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贵州省接待游客人数分别增长41.2%、40%、30.2%,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43.1%、40%、33.1%。

  更为可喜的是,高速发展的贵州旅游,释放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大的扶贫能量。

  贵州实施旅游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景区带动、乡村旅游等九项旅游扶贫工程。涌现出建设美丽乡村整村脱贫的“花茂路径”、互联网+旅游扶贫的“好花红模式”、民族文化+旅游扶贫的“西江样本”等助推脱贫先进典型。

  截至目前,全省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超过3500个,农家乐近万家。2016年以来,旅游产业累计带动全省100余万人受益脱贫。

  创新求变 产业发展不走寻常路

  跻身全国第一方阵,贵州旅游有客流、收入的量变,更为高质量发展埋下种子。

  如何“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贵州坚信:生态文明时代,立足山地资源,以山地旅游、全域旅游作答。

  2015年10月,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兴义市举行,吹响发展山地旅游发展的号角。

  业内人士评价:贵州在全国乃至世界旅游产业分工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和核心优势——占国土面积92.5%的山地和丘陵、神奇瑰丽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一落子,不仅率先在全国举起山地旅游发展的大旗,更使得国际山地旅游联盟落户贵阳,成为中国第一个总部设在北京以外的国际旅游组织。2019年,对标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贵州省山地旅游系列标准”正式发布,以期推动贵州乃至中国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国际山地旅游健康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旅游发展由单一的景区旅游迈入全域旅游时代,贵州紧随时代步伐,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2017年,贵州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

  敢为人先,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10万余名普查员跋山涉水,走遍全省17309个行政村,发现登记旅游资源8.27万处,为发展全域旅游、推进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全域旅游为“心法”,以山地旅游为“招式”,贵州旅游拳拳有力。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编制《全域山地旅游发展规划》,擘画出发展蓝图——优化全域山地旅游布局,打造世界级山地旅游产品,构筑山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山地康体养生游、山地特色乡村旅游,形成“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这样的决策部署,为市场指明了前进方向,促使贵州旅游产品提质升级,全省各地一批体验式山地旅游、度假康养产品应运而生。曾经束缚贵州发展步履的高山河流,成为了潜力无穷的掘金场。

  六盘水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以凉爽的山地气候为依托,配套高山小火车、滑草、滑雪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以丰富的业态吸引游客。

  息烽温泉、石阡温泉、剑河温泉等,为贵州打造“中国温泉省”助力。

  集山地美景、度假康养、红色文化于一体的赤水、习水、仁怀获评我省第一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温泉省、索道省,国际天文科普文化旅游带、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千里乌江滨河度假旅游带、长征红色文化旅游带。“两省四带”的设想正在落地。

  同时,贵州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

  2017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发布乡村旅游标准体系,从旅游设施、旅游安全、主题特色等方面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进行“更新换代”。

  在这些标准指导下,全省建成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客栈、农家乐等1500余家,打造出131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12个村上榜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2018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贵州文化和旅游部门合并为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诗与远方在一起,聚集了更为磅礴的力量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启出发 按下高质量建设旅游强省快进键

  昨天的努力,换来了今天的成绩。

  如今的贵州,生态优良,全域可游。全球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孤独星球》发布2020年世界十大最佳旅行地区榜单,贵州是中国唯一入选的地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将贵州列入“2020年最佳旅行清单”……

  多年高速奔跑之后,贵州旅游业利用新冠肺炎疫情停业期,蓄积力量,化危为机,重新出发。

  业内人士预测,疫情之后,游客会进一步追求有益身心的高品质旅游。贵州凭借纬度、高度、湿度、温度、负氧离子浓度、风度“六度”造就的优越气候条件,依托空气清爽、气候凉爽、人民豪爽“三爽”资本,以及声名远播的美誉度、知名度,必将吸引更多游客纷至沓来。

  3月5日,携程网通过大数据平台“旅行观察家”发布《2020目的地旅游复苏指数报告》显示,贵州位列国内“心愿指数热门目的地”榜前三。

  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疫情提升了市场度假康养目的地旅游产品的需求,也是对贵州此类产品的认可。贵州提出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的新定位新目标恰逢其时、高瞻远瞩。

  今天的态度,决定未来的发展。

  2月底,贵州在全国率先全省域景区分类分区分批次开放。3月初,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文化旅游业渡过难关、尽快恢复的有关措施,并为下一步贵州文化旅游发展指明方向:高质量发展。随后,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支持文化旅游业全面复苏。 

  贵州对文化旅游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初步部署: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满意旅游,推动“旅游+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抓住机遇加大养生保健等项目开发力度,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做优做强贵州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服务,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工作,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

  4月中旬,省政府决定从即日起至7月底开展多彩贵州促消费百日专项行动,其中扩大文旅消费的举措极大刺激了市场复苏。

  此外,省委省政府还将出台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旅游强省的意见,做实做深大旅游、全域旅游、旅游经济、旅游+、满意旅游五大关键,推动贵州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

  九万里风鹏正举。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贵州旅游续航奋进、前景可期。(记者 姜洪 张齐 周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