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遵义市人社局多措并举管好用好179亿社保基金

2020-05-13 16:27:4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周文进|责编:李佳艺

  国际在线贵州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社部关于加强社保基金监督的意见,贵州省遵义市人社局夯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风险管理基础,确保社保基金安全,完善工作机制,保障社会保险制度健康持续发展,管好用好179亿社保基金。

  进一步健全内控体系 严格内控管理

  遵义市人社局切实加强内控组织建设,合理配置岗位人员,严格落实岗位相互监督、业务环节相互制衡的机制,结合机构改革在经办机构设立内控科室和内控岗位,实现“五个不兼任”,即业务和财务岗位不兼任,业务和信息岗位不兼任,会计和出纳不兼任,稽核和业务岗位不兼任,票据和印鉴岗位不兼任。遵义市人社局严格授权管理,落实初审、复审、审批制度,待遇发放等高风险岗位必须使用正式人员,连续任职原则上不超过5年;坚持日常核查与重点核查相结合,重点核查高风险业务;加强档案管理,实现档案和业务一体化。

  进一步优化经办规程 严格流程控制

  遵义市人社局全面推进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代扣代发和自助缴费,全面取消现金收付业务,办理参保缴费业务时必须在线核验参保状态,办理待遇核定业务时必须在线核验缴费状态、待遇状态和待遇领取资格;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业务在线协同办理,建立地区间核查机制;严格控制特殊业务办理,实行集体会审制;完善认证方式,通过大数据比对、社会化管理、远程认证等方式,严格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核查;全面实现管理服务信息及时告知和便捷查询,方便参保人员监督;协同推进服务便民和监管方式创新,切实管控服务风险。

  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 落实审批制度

  遵义市人社局严格落实《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规范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行为;落实基金收支分级授权制度和审批制度,加强社会保险基金银行账户管理,严控基金账户对私转账行为;严格审核大额社保待遇支付,系统控制单笔超过一定额度的待遇支付未经复核不得发放;建立财务与业务实时对接机制,财务每月要与业务、银行、税务等进行对账,确保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业务流与资金流相匹配。

  进一步严格权限控制 提升技防能力

  遵义市人社局认真落实“社会保险信息一律由系统记录,待遇由系统生成”要求,严禁线下操作,全面取消手工办理;严格系统权限设置,落实不相容权限制约要求,严禁一人拥有不相容的系统权限;严格系统数据管理,任何修改操作都要经过审批、都要留痕可溯;加强人社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确保经办管理和信息系统衔接到位,内部实现社会保险数据与就业失业、劳动关系等数据的共享,外部实现与公安、民政、司法、卫生健康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加快落实社银系统对接,全面取消社银人工报盘。

  进一步严格政策规定 杜绝违规行为

  遵义市严格依据原始资料,认真落实特定人员参保、一次性补缴、待遇核定等政策,坚决制止违规办理特殊工种、因病提前退休;严格落实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保险预防费支出、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完善社会保险基金补助政策,将基金管理风险控控作为确定社会保险基金补助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 建立长效机制

  遵义市人社局加强基金监督队伍建设,在市级设立基金监督科室,在县级设专职的基金监督科室(岗位),定期分析评估经办管理风险,及时提示风险;进一步落实非现场检查制度,每月对上月业务随机抽取一定比例进行核查,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的常态化、规范化、智能化;建立健全基金监督部门与同级经办机构内控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联动推进行政监督和经办内控工作;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对县级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抽查,必要时延伸检查服务机构,严肃查处欺诈、挤占、挪用、贪污社会保险基金等违法案件,严控基金损失风险;加强对高风险业务的监督检查,采取聘请第三方审计的办法进行。

  遵义市人社局同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力推进人社业务“不见面”服务,加大“遵义人社”“遵义社保”和“乐业遵义”微信公众号、“人社通”手机APP、遵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等宣传推广,引导群众通过网上方式办理社保缴费、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社保卡密码修改重置、电子社保卡签发、参保凭证打印、社保转入转出进度查询等业务,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查询“掌上办”,紧急社保业务“线上办”,非紧急社保业务“延后办”。截至目前,全市共提供“不见面”服务57000余件(次)。

  截至目前,遵义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11.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46.1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73.8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320万人,已提前完成半年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已经减免社保费6.43亿元,发放稳岗返还1.13亿元稳岗22.36万人。(文 彭浩)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