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ChinaNews阅读

“乡村书屋” 20余年的坚守

贵阳晚报2018-09-07 10:57:37

  9月6日,记者在仁怀市采访时获悉:在该市坛厂镇楠木村,一位名叫张贵权的农民,他喜欢写诗,还创办了小草书屋,免费向村民开放20多年。

  “小草书屋”

  迎客十万人次

  楠木村距离仁怀市区约半小时车程。小草书屋就在村里的公路旁,是一栋很小的农房,占地面积约40平方米。

  狭小的屋子内,两个锈迹斑斑的铁皮书架,是最夺目的风景。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书籍,因放的书太重,其中一个书架略有倾斜。

  两个书架、加上旁边一个书柜,据说有接近4000册书籍。这些书,是张贵权用了20多年时间筹集的。“有的是领导捐的,还有的是部门给的。”张贵权说,连书柜都是上级给的。

  48岁的张贵权,是这个书屋的创办者和管理者。他说,希望通过书屋推动乡风文明进步,是他20多年坚守书屋的惟一原因。

  张贵权是楠木村本地人,仅有初中文化,但喜欢读书和写诗歌,还出过个人诗集。1996年,他在自家的老屋里,创办了小草书屋,免费借书给村民们看。20多年来,书屋累计借书近10万人次。

  免费阅读

  引导乡风

  至于办免费书屋的动机,张贵权说,这源于自家的书多,常有人来借书看。另一原因,则试图通过免费阅读,引导乡风——当时乡村文化生活匮乏,很多人闲了就喝酒、打牌。

  张贵权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这间书屋上。“年轻力壮,人家外出打工挣钱,他就成天守在家里看书,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清淡,有时是一碗白水面蘸糊辣椒。”当地一位村民说。

  两年后,老屋过于陈旧,面临倒塌。张贵权和妻子李恩英在公路边,修了一小栋房子。钱不够,屋顶的瓦盖不满,他把书放在盖满瓦的房间,一家人住在用篷布盖顶的房间。

  仁怀市文化部门有领导得知情况后,找到张贵权,让他去图书馆做零工,“挣点钱回来把瓦盖满”。张贵权去图书馆做了保安,每个月工资200多元钱,5个月后便辞工回家。“因为买瓦的钱够了。”他说,但最主要的,是觉得妻子和老父亲又管不好书屋。“我不能让书屋就这么关门了”。

  就这样,张贵权从此守在书屋,极少外出。他和妻子靠着6分水田、1亩多旱地,带着儿子,打理小草书屋。他们的生活水平,与其他村民的差距拉得更大,至今还带着贫困户帽子。

  想把书屋

  做得更大

  40岁的妻子李恩英并不责怪丈夫,相反还支持他办书屋。她认为,丈夫做了一件功在后代的好事。“多读书,对娃娃很有帮助。”她兴奋地说,比如儿子,因为看书多,作文写得很好,文综成绩也好,学校出黑板报比赛也拿奖。

  为让丈夫能安心管理书屋、创作诗歌,李恩英去了镇里的蔬菜基地做工,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晚上回家,没有多少文化的她,却很乐意听丈夫讲书中的故事。

  9月6日,记者前往采访时,这对夫妻正在整理这些年的借书记录,打算通过梳理后,确定今后的藏书计划。张贵权说,现在来借书的人虽然少了,但每天都有,多的时候一天有10多个。而且,普通村民借书阅读多于学生,主要借阅农业实用技术、地方文史、家庭医疗方面的书。

  张贵权认为,传统阅读依然有空间。读者群体的变化,反映了楠木村的乡风变化。

  对于未来,张贵权和李恩英的想法,是把小草书屋做得更大、更好,能辐射更多村民,继续用文化影响乡风文明。“今后,我们可能会把书屋交给儿子。”他说,儿子也很喜欢读书,从学校一回家,就抱着书不放手。(记者 黄黔华)

阅读
 
编辑:岳旺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