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稳就业保民生的遵义答卷
2020-06-11 12:53:07来源:遵义网编辑:杨云责编:李佳艺

  为扎实抓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本报从今日起开设“稳就业促创业保民生”专栏。专栏将结合省、市全面强化稳就业的系列举措,深入宣传各行业特别是在农村产业革命、劳务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动员社会各界全力支持稳就业保民生工作,为巩固脱贫成果营造良好氛围。

  包车、包机、包专列“点对点”输送,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安全有序返岗,这是我市在特殊时期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采取的有力举措。然而,8.38万人,这样一场大规模有组织的劳务输出,与一台特殊的“车辆”分不开,这就是:“沪遵劳务直通车”。

  应势而生 推进就业

  2013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明确由上海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遵义市。如何按照“中央要求、遵义所需、上海所能”的原则,紧紧抓住这一政策东风,借智借力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要回答以上问题,首先得弄明白遵义需要什么?上海又能提供什么?

  30多年前,以正安县300娘子军南下广东番禺打工为发端,一场被称为农民大流动、大转移的滚滚浪潮,由此拉开序幕。

  不可否认,外出务工,如今已成为我市广大农民工摆脱贫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劳动力的流动转移,既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大部分有志农村青年改变以往家庭贫困的现状,也有力推动了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异地就业工作发展至今,一些短板和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贫困劳动力内生动力不足,企业与贫困劳动力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异地就业成本偏高,加之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差异大,导致贫困劳动力异地就业的意愿不强、就业率不高、稳定性不强等。

  遵义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主任陈勇告诉记者,在此背景下,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与上海市紧密对接,大力实施劳务协作,“沪遵劳务直通车”应势而生。通过提升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帮助贫困劳动力更加精准地实现就业脱贫致富。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沪遵劳务直通车”于2018年入选上海市精准扶贫十大典型案例,2019年被国家就业促进会评为“创新型劳务品牌”。

  搭建平台 链接沪遵

  2018年4月19日,“沪遵劳务直通车”工作站授牌仪式在上海举行,依托上海每年平均安排5000万元的帮扶资金,专项用于劳务协作。

  一方面,对贫困劳动力本人进行技能培训补贴、务工生活补贴,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进行用工吸纳补贴、创业带动补贴。另一方面,对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并实现稳定就业的机构,进行输出服务补贴,并用于就地就近开发公共服务岗位。

  “沪遵劳务直通车”开通后,如何运行?

  首先,从资源配置来说,车辆要运行,需要站点建设。

  鉴于此,遵义以市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为中心,辐射9个受援县(市)及汇川区,设立了11个工作站。上海以遵义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为中心,以杨浦、普陀、奉贤及3个上海人力资源机构为服务站点,设立7个站点。

  18个站点,搭起了遵义和上海、福建、浙江、广东等主要输出地的联系。一批又一批的遵义籍农民工,搭乘“沪遵劳务直通车”这趟专车,开启致富奔小康的征途。

  其次,从人员参与来说,沪遵劳务协作工作范围广、任务重,紧紧依靠政府部门,成效有限。

  如何破解?

  成立沪遵就业扶贫联盟,发动各类人力资源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投身到沪遵劳务协作工作中:

  上海松宇家庭服务有限公司,出资在遵义成立了贵州省富宇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和孝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和北京佳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在遵义联合开办遵义市四方智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遵义市众劦人力资源(集团)公司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建立劳务合作关系……

  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参与,加快了“沪遵劳务直通车”的行驶“速度”。目前,沪遵两地已有13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通过投入人力、物力到就业扶贫一线,有力推动了组织化的劳务输出工作,并探索出“政府+中介+企业”的劳务输出模式。

  和以往劳务输出相比,“政府+中介+企业”的模式,有何优势?

  陈勇告诉记者,这种模式打破地域限制,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指挥调度作用和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市场服务能力,覆盖到贫困一线,更好开展贫困劳动力的内输外转工作,让他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用工单位工作和生活环境等情况,待满意后实现零成本就业。

  这种模式明确政府部门从机制上、经费上全力保障工作站点正常运转,积极牵线搭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做好企业用工收集、岗位定向匹配、订单培训、有组织劳务输出、就业维权援助及劳务市场调研等工作,确保工作站点发挥好就业脱贫平台作用,助推遵义市有组织劳务输出进入新时代。

  经过几年的探索,已形成上下联动、内外联动、条块联动、专门政策、专项资金、专业机构的“三联三专”模式,突出以就地就近就业为主、跨省异地转移就业为辅,常规就业与灵活就业相结合的工作方式,从机制、经费、服务三方面搭建起促进稳定就业“三角”架构,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中介服务、企业用工、群众脱贫”的就业扶贫新格局。 (下转三版)  (上接一版)

  陈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三口之家,只要输出一个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三个月以上,每月工资按4000元计算,三个月就是12000元,加上就业补助政策,一家人的实际收入将超过脱贫标准,而这还是比较保守的算法。

  “实际上,只要就业达到3个月,基本上就能长久留下来稳定就业了,也就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陈勇进一步解释道。

  在此模式引导下,2018年以来,利用“沪遵劳务直通车”,共帮助贫困人口实现就业54000余人,其中到上海就业1600余人,省外20000多人,省内33000多人。

  精准对接 提质增效

  疫情的突如其来,对沪遵劳务直通车来说,是一场大考与检验。

  2月,全国各地相继按下疫情防控下的复工复产加速键,我市人社部门在第一时间通过“遵义人力资源网”及时发布收集省内外最新岗位信息,乐业遵义微信公众号增设“沪遵协作”岗位信息专栏,每两天通过微信直接推送的方式,发布上海等省内外岗位信息,让求职者随时掌握最新信息;

  通过市人社局官方网站、“遵义人社”微信公众号采集《遵义市疫情期间务工人员有序返岗登记表》,摸清辖区内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外出就业意愿和基本情况,根据就业目的地疫情情况和复工复产时间表,我市人社部门主动与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等我市农民工主要务工城市人社部门对接,充分利用各地出台的复工复产返岗优惠政策,联合卫生、交通等部门,统筹安排返岗时间、错峰出行,采用包机、包车、包专列等方式,多批次安全有序输送务工人员,“点对点”集中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

  与上海创薪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通过视频直播、线上面试等形式开展线上直招活动,与上海诺姆四达公司合作,为复工人员提供线上免费职业能力素养测评服务;

  大力推广远程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组织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村(居)支两委、培训机构和用工单位,发动城乡劳动者通过中国职业培训在线、贵州广电网络“农民培训视频点播系统”等平台参加网上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促使其做好就业准备;

  ……

  加大线上招聘和信息发布力度,充分发挥“沪遵劳务直通车”作用,做好精准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这是我市在疫情防控期间交出的一份稳就业保民生的答卷。

  陈勇告诉记者,这些年,受限于地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特别是当前受疫情影响,导致国外订单减少,出现不少外出人员回流的现象。

  如何更加精准地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实现输得出、留得下、稳得住?这是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应思考的深层次问题。

  2019年,人社部门充分利用沪遵劳务协作平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及遵义市众劦人力资源(集团)公司,在我市分批次开展订单式培训,以上海标准在遵义培训电焊工、起重工、装配工、行车工等工种。

  通过订单式培训,参训人员的综合素养和技能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他们经培训结业取得合格证后,定向输出到沪东中华造船(集团)公司、中冶宝钢等大型企业就业,既提高了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的工资收入,也提高了输出的稳定性。

  陈勇表示,订单式培训的方式,将是今后“沪遵劳务直通车”提质增效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解决长期异地就业稳定性不强的破题之策。“下一步,除上海外,我们将扩大与主要输出地的合作范围和规模,在校企合作、设备制造、康养旅游等方面加强合作,巩固劳务就业扶贫成果。”陈勇说。

  山海携手,源远流长。“沪遵劳务直通车”必将见证一个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 记者 查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