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走出旅游产业赶超跨越的新路 ——旅发大会推动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
2020-09-28 09:19:13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宋姝君

  9月21日,第十五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六盘水落下帷幕,我省以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打造颜值更高、气质更佳、品质更优的山地旅游强省和全域旅游示范省为目标,贵州旅游再踏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指出,贵州风景名胜资源丰富,素有“公园省”之美誉,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自然风景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交相辉映,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把旅游业做大做强,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我省旅游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的嘱托期盼,也是践行“两山论”的战略选择。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连续举办15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此强力推动下,贵州旅游资源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全省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

  贵州以全域旅游为“心法”,以山地旅游为“招式”,全力发展高质量健康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智慧旅游、满意旅游,旅游产业克难攻坚,砥砺奋进。特别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的2016年以来,全省游客接待量、旅游收入增长率4年保持在30%以上,贵州旅游发展进入中国旅游第一方阵。旅游业成为全省经济发展中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

  产业之变,见证旅发大会的力度

  如何做大做强旅游业,贵州探索多年。

  囿于区域经济社会总体落后,交通等基础设施薄弱,齐头并进不现实。若任其“自然生长”,等待各方条件成熟再推进,又容易错过发展机遇。这些都不是贵州想要的答案。

  贵州的目标是后发赶超,“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解决举办地旅游发展中的系列重大问题,推动举办地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成为题中之意。

  欲致其高,必丰其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一开始举办就将基础设施作为重点,明确提出:“召开一次旅发大会,使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提速5年,使旅游产业发展提速5年,使环境建设提速5年”的目标。

  2016年5月10日,第十一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遵义仁怀市举行。遵义市坚持“全景全域”的理念,围绕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实施了161个重点项目,总投资905.05亿元,催生了一批具有遵义特色的旅游新业态、新产品、新线路。

  2017年,第十二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筹备期间,黔南州筛选了91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达260亿元。重磅打造的“中国天眼”景区,当惊世界殊。 

  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签约75个,合同投资额达550亿元,涵盖休闲度假、餐饮住宿、户外运动、文化创意、生态特色食品等8个类别。

  西江千户苗寨、百里杜鹃、青岩古镇、安顺屯堡……一处又一处养在深闺的美景,变成了一个又一个名扬四海的产品,挑起了推动贵州旅游后发赶超的大梁。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制约发展的主要问题得到解决,贵州旅游迸发出惊人能量——

  2016年,全省共接待游客5.3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5027.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43.1%,实现井喷式增长;           

  2017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居全国第二位,旅游收入进入全国前三,标志着贵州旅游从全国中游跻身第一方阵;

  2018年,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1.3%,成为贵州重要支柱产业;

  2019年,贵州旅游持续多年井喷式增长。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冲击,旅游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尤其严重。贵州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于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出台系列政策措施全力帮助旅游企业纾难解困,加快推动旅游业复苏振兴。今年8月,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恢复到去年同期的93%、55%,充分展现了贵州旅游的强大韧劲和巨大潜力。

  路径之变,见证旅发大会的高度

  对于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92.5%、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贵州而言,旅游是实现“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的最佳路径选择。

  贵州省委、省政府将“全省上下齐心抓旅游”的决心通过旅发大会这个平台,有效传递给了各级政府部门。“旅游活州”“旅游大区”“旅游兴市”“旅游强县”等发展思路在全省各地扎根,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走发展新路成为全省共识。

  如果没有旅发大会,六盘水从“江南煤海”到“中国凉都”的转型之路,不会如此蹄疾步稳。

  六盘水因煤而生,因煤而兴,也因煤而痛——生态环境恶化最严重时,森林覆盖率仅7.55%,市中心城区酸雨率达55%,全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不到30%。经济发展也陷入疲软状态。

  六盘水决定:转型,搞旅游,为经济发展开辟一条新的路径。

  2013年,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六盘水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幕。六盘水重点建设99个项目,总投资249亿元。牂牁江、月亮河、野玉海、百车河、乌蒙大草原、妥乐银杏等11个新旅游景区耀眼亮相。参会嘉宾耳目一新:六盘水搞旅游,有看头!

  六盘水的“逆袭”,是贵州经济既“赶”又“转”的生动实践和成功范例,让全省更多地区坚定了以旅游发展推动经济转型、走发展新路的决心。

  7年后,六盘水又迎来了第十五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7年来,第八届旅发大会播下的“避暑休闲、户外运动、康体养生”三大新型旅游产品的种子,已经结出硕果——

  六盘水市A级景区从2013年的1个增加到2019年的27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从无到有,达到9家;夏季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连年“井喷”,旅游业增幅连续7年位居全省前列。

  如今,六盘水将以第十五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新起点,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向国际一流避暑度假和山地户外运动目的地迈步。

  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推动下,全省各地紧紧抓住自己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具有文化内涵和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爽爽的贵阳”“中国聚宝盆·大美黔东南”“梵天净土·桃源铜仁”“中国凉都”等品牌破茧而出,发展壮大。

  贵州以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抓手,践行“两山”理论,两条底线一起守,两个成果一起收。

  百姓之变,见证旅发大会的温度

  每一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都以造福一方百姓作为使命

  近年来,贵州把发展高质量乡村旅游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工程,让更多贫困群众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一大批旅游扶贫项目,在历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签约落地贵州,让贵州成为旅游投资兴业的福地,旅游红利惠及贫困群众。

  一大批旅游采购合同,在历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缔结,农产品、非遗产品、手工艺品等借力旅游行销全国。

  一个又一个乡村,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推动下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并探索出乡村旅游扶贫的多种路径。

  母先才在遵义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生活了一辈子,现经营着一家陶艺店,日子过得很滋润。抬头望望屋外接待着八方游客的村子,他常常感叹:“原来破破烂烂,灰尘漫天,污水横流,如今的花茂变漂亮了。”

  2018年,花茂村接待游客62.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88.2万元。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贵州大地上一个又一个乡村逆袭成为“绿富美”,走上旅游发展之路。截至目前,全省建成标准级以上乡村旅游村寨、农家乐经营户等2400余家,带动112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旅游业作为富民产业,为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劲支撑。

  “十三五”以来,贵州不仅注重硬件的提升,同时更注重软件的打造。以“多彩贵州满意旅游痛客行”活动、“黔菜改革”行动、厕所革命、旅游行业不合理低价游专项整治行动等,全面提升贵州旅游服务质量。四海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更有游客写信给省委主要领导,称赞贵州:“它的山美、水美、风光美,贵州人的心灵美,旅游业的服务美。”以品质保障口碑,好口碑引来更多游客,贵州旅游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而今迈步从头越,贵州提出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满意旅游,推动“旅游+多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抓住机遇加大养生保健等项目开发力度,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做优做强贵州特色文化旅游商品服务,加快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工作,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

  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推动下,贵州旅游向质而行,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其力已聚,其势已成,其期已至。

  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不仅深刻改变了贵州旅游,也深刻影响了全国旅游业,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全国多地纷纷借鉴贵州经验,举办旅发大会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文 周清 陆清剑 )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