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生态“绿”与产业“红”交相辉映
2020-10-16 09:35:14来源:贵州日报编辑:周文进责编:宋姝君

(中首)生态“绿”与产业“红”交相辉映

贵州王老吉刺柠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繁忙的生产线 摄影 芦晓娟

  绿色是多彩贵州发展的底色,而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是贵州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以来,贵州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在绿色效益、能源消费、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全面发力,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加快发展绿色“四型”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工业发展新路。

  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贵州省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走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制造水平不断提升。从“工业强省”到“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贵州在不断发展壮大工业经济的同时,始终不忘与大生态战略行动协同推动、耦合联动,全力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贵州绿色制造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全面发展,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有机统一。

杜绝污染 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坚持生态优先、工业绿色发展,全省各类平台、园区、项目载体要做的不仅仅是严格执行绿色准入,更是把绿色作为底色、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

  为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2018年《贵州省绿色制造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出炉,剑指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贵州绿色制造体系。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计划》明确了深入开展产业绿色化改造等8项重点任务,统筹推进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借“千企改造”工程为抓手和“万企融合”行动为载体,通过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围绕绿色经济培育主导产业,深入开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专项行动,以及实施绿色制造产业核心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等举措,为全力打造贵州工业经济“升级版”,实现产业结构更优化、更协调的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在工信部公布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名单中,贵州多家企业和园区榜上有名。中伟新材料、富智康精密电子、惠水西南水泥、贵阳海信电子、百灵制药、黔桂金州等多家企业成为国家绿色工厂。贵州瓮安经济开发区、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西秀经济开发区以及贵州红果经济开发区成为国家绿色园区。

  截至2019年,全省有10家绿色工厂、4个绿色园区被纳入国家绿色制造体系名单,创建省级绿色园区16个,省级绿色工厂33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1个,绿色设计产品1个。2020年我省又新增15家企业进入国家工信部绿色工厂公示名单;2个园区进入国家工信部绿色园区公示名单;1家企业进入国家工信部绿色供应链公示名单;8个产品进入国家工信部绿色供应链公示名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循环发展 绿色改造提质增效

  如何变废为宝?瓮安县龙马磷业有限公司演绎得淋漓尽致。

  为解决黄磷有毒,且粗放生产还会严重威胁环境安全,2018年,瓮安县龙马磷业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建设黄磷尾气综合利用及厂区清洁化改造项目,解决制约黄磷行业发展的环保瓶颈。目前,公司已实现了98%的黄磷尾气回收利用率,用于发电、替代燃煤,减少环境污染,使黄磷尾气的热能得到综合利用,全年可发电1亿千瓦时。

  瓮安县龙马磷业有限公司不是个案,“十三五”以来,纵观贵州工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绿色改造不断加快,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发展。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贵州在壮大十大工业产业的征程中,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与此同时,贵州以“千企改造”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不断提高绿色生产水平,大幅降低主要工业产品的单位综合能耗,提升我省工业能源利用效率。

  在绿色化改造的引领下,我省新兴产业因势而动——抢抓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发展机遇,以中伟新材料、振华新材料、安达科技等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材料企业快速成长。

  从行业到企业、从企业到车间,贵州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产业技术升级、设备更新、数字化和绿色低碳改造,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益”同步提升。

生态园区  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前提下,以百姓富、生态美为目标,以发展绿色产业释放“生态红利”。于是,一批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的快速崛起成为推动贵州工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良好载体。

  如今,我省在园区发展中,专注优化功能分区坚持集约节约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突出绿色发展。秉着有序、高效、集约、节约的原则使用园区土地,优化工业园区功能分区,推动园区内主导产业创建绿色工厂、企业开发绿色产品、龙头企业建设绿色供应链。

  在息烽县,传统化工产业为主导的息烽工业园区,走出了一条绿色、环保、高端、智能化发展道路,成为贵州省域纵向城镇发展主轴与黔中磷煤化工产业带的重要黄金节点。近期,息烽一磷石膏综合运用一期项目、贵州中建科技装配式建筑产业有限公司息烽PC工厂两个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在湄潭县,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锁定绿色工业做文章,以农业现代化做强特色产业基础,以农业工业化做优绿色工业体系,融合服务产业化做深产品链条,其绿色产业循环发展体系,“联姻”多产,大展实力。如今,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除了逐渐形成的茶产业集群发展,还形成了粮油、酿酒、中药材、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食品产业。

  好山好水出好茶、酿好酒、结好果,贵州优良的生态自然资源孕育出特有的绿色产品,成长起一批以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和健康医药产业为代表发挥贵州生态优势的重要产业,也造就了一批如刺梨王、贵州百灵等叫得响的本土绿色健康企业品牌,与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理念不谋而合。(记者 刘力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