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频             直观中国       |      老外在贵州       |       热点专题       |      Hi,贵州!     
帮出新天地 带出新气象 — 贵州各地积极探索实施“跨村帮带”工作模式
2021-08-18 09:24:16来源:贵州日报编辑:罗淼责编:周经韬

  单丝难成线,独木难成林。

  贵州各地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优势,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似、规模发展”的思路,结合村情民意,积极探索实施“跨村帮带”工作模式,打破村域限制,组建联合党委,以先进带后进、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推动薄弱村转化升级,促进农村区域化联动发展。

  先富带后富 发展跨大步

  “通过组建联村党总支的试点行动,如今的新寨村生态美、产业兴、人心齐,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喜人。”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新寨村党支部书记赵国栋说,新寨村虽然和茶岭村毗邻,但是产业发展散、小、乱,不成规模的局面和毗邻的茶岭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20年,旧州镇把茶岭村党支部、新寨村党支部,以及茶岭初心种植养殖合作社党支部3个支部整合在一起,组建“旧九产业带”联村党总支,以茶岭村为示范带头村,按照“组织联建、干部联动、产业联营”的目标,依次辐射带动新寨村、把士村、浪塘村,实现村域发展“一盘棋、齐步走”。

  先富带后富,发展跨大步。贵州各地通过成立联合党组织,打破村域限制,统筹配置各村发展要素,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有力促进集体增收、群众致富。

  桐梓县将党组织的优势深入到坝区产业发展上,将全县10个坝区共建立联村产业党委7个,联村产业党支部3个。联村产业党委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的要求,整合土地、资金、政策等资源要素,壮大产业发展体量,实现高效发展;石阡县龙塘镇围绕地域相邻、产业相同、取长补短、做大做强原则,以大屯村为轴心,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园联建等方式组建龙塘镇大屯苔茶园区联村党委,推动区域资源整合,实现抱团发展奔小康;岑巩县先后组建跨村抱团发展联合体42个,把强村优势注入弱村,弱村资源捆绑强村,让强村带着弱村干,弱村联着强村走,走出一条抱团发展之路。

  联合党委搭台 产业项目“唱戏”

  对于如今的生活,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长坡村的关志红能想到的最好的词是“幸福”。白天在村里的羊肚菌基地打工,晚上一家人在新建的大房子里吃饭、看电视、聊天,其乐融融。

  “不光是我,现在大家的日子都越过越好。”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关志红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近年来,长坡村以党建为引领,与邻近的马头村、王岗村组建联村党委实现抱团发展。通过联村党委牵头,充分发挥区位生态资源优势,探索“联村党委+支部+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邀请贵州科学院羊肚菌栽培专家对村里的土壤、水源、浇灌条件、气候、海拔等进行考察、调研,并选择种植示范点。

  “羊肚菌基地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牵头实施,低收入困难户占股20%,村集体占股60%、合作社占股20%,村民以土地入股村里的合作社,还可以在基地打工。”长坡村党支部书记明文祥说。

  如今,长坡村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依靠联村党委,我们将进一步发展壮大羊肚菌产业,同时发展特色农产品+休闲采摘,打造集种、养、观赏、品尝、销售为一体的休闲特色农产品基地,并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布局乡村旅游,推动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明文祥说。

  各地联合党委成立后,打破打以往各自为战发展模,以联合党委搭台,产业项目“唱戏”,探索“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邀请致富带头人开展技能培训、传授“致富经”、找准“增收策”,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养殖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等,形成上下联动、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强村带弱村”格局。

  推进共建共享 实现村民共富

  “要保证冬瓜长得好有卖相,在瓜小的时候就要用绳索将瓜柄绑在架子上。”8月2日,走进镇远县江古镇中所村种植基地,冬瓜长势喜人,白果村党支部书记米庆泽正在给群众讲解管理技术。

  白果村党支部书记为何到中所村抓产业?

  原来中所村一直没有支撑产业,江古镇结合实际实施“跨村帮带”计划,将白果村与中所村进行捆绑结“对子”,带动村级事务管理和产业发展。

  “冬瓜的长势非常好,预计亩产量超7500公斤。”米庆泽说,今年中所村试种冬瓜110亩,保守预算产值将超80万元。

  镇远县通过实施先进村结对帮扶后进村的“跨村帮带”措施,切实让后进村村级事务管理提质量、集体经济发展不掉队。今年,该县选派30个先进村结对帮扶30个发展落后的村,累计帮扶发展农业产业2050余亩,培训劳动力210余人,学习考察和业务指导780余人次。

  实施“跨村帮带”,联村,不仅仅是组织设置的简单调整,关键还在“联建”,实现组织共建;“联推”,实现资源共享;“联赢”,实现村民共富。

  丹寨县114个村居通过开展“强村带弱村”活动,帮助弱村引进产业项目114个,带动创业就业12000余人,36个弱村实现转化升级;麻江县以“强村带弱村、抱团促发展”帮扶带动,全县63个村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16个,7个乡镇(街道)开展“党社联建·村社合一”示范点创建共15个,示范带动全县63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均达5万元以上,其中100万元以上7个。

  贵州各地以“强强联合、以强带弱”方式,实施跨村帮带行动,促进弱村变强村和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