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了柏油的通组路,让水坪村滑石组吊桥成为历史。 (摄影 郭进)
朱家场镇詹家坳村,村民连夜抢修通组柏油路。(摄影 胡攀学)
“寨子通了硬化路,咱们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1月14日,沐浴着冬日暖阳,新店镇沙水坪村上大冲组村民杨金胜、杨秀均漫步“组组通”公路,谋划未来,说不出的惬意。
新店镇沙水坪村上大冲组地理偏僻,早在10年前,干劲十足的杨秀均就有了养牛致富的念头,由于交通不便,创业计划一直未能成真。
2017年9月,“组组通”公路项目启动,镇领导来上大冲组开院坝会,宣讲“组组通”政策,让村民激动万分。涉及修路征地,村民拍起胸膛表示,只要修通路,占地不要国家补偿。
镇领导离开后,乡亲们继续商讨涉地补偿事宜。村民纷纷提议,自筹钱款补偿被占地村民。次日,292名村民筹集20多万元用于占地补偿,该组的“组组通”公路得以快速推进。
“组组通”公路项目,事关群众利益。玉屏积极强化宣传,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新增下派1700余名干部驻村,由包村县领导牵头,包村部门、驻村干部配合,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议等多渠道多途径宣传,把组组通公路建设的政策宣传到老百姓心坎里,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潮。
在新店镇新店村、沙水坪村,群众自发筹集资金解决“组组通”建设土地问题;在皂角坪街道瓮阳村,群众自愿拆除偏房、大门,助“组组通”公路穿行;在田坪镇田冲村,村民拿出山林、补助费等支持修路……
村民的心齐了,路通畅了,条条“组组通”公路穿越在青山绿水间。在“组组通”公路实施过程中,玉屏围绕特色小城镇、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布局,采取“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或重点打造”方式,创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
“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建好,就是确保通组路路基宽5.5米以上、路面宽4.5米以上,路面铺沥青或硬化。该县严格督察确保每一条路均按设计施工,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作用,建立通组公路群众义务监督员制度,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除了县乡村各级干部随时到施工现场督促工程工期和质量,还要求施工单位尽量请当地村民参与施工——让村里自家人办好自家事。
修好容易,管好护好难。随着组组通公路的快速推进,道路的养护压力提升。玉屏强化管护机制保障,对建设好的公路,按照每年每公里2000元的养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建好的农村公路得到有效管护。
为管好通组路,玉屏还将“组组通”公路管养纳入村规民约,作为村级干部选用和获得国家政策支持的主要依据,使公路管护充分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时建立以贫困户为主要力量的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
“爱路护路已成玉屏农村新风尚。”詹家坳村驻村第一书记姚茂雄说,饱受烂路之苦的村民感受到政策温暖,管路护路意识尤其强烈,虽然村里聘请有专职路政协管员,但大家都非常爱惜刚铺好的沥青路,经常有村民自发清扫路上的落叶和散落的砂石。
建好管好护好,还要运行好。目前,全县建制村通村公路硬化率、农村公路养护率、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率均达100%,实现100%行政村通客运班车(公交车)。
建设“组组通”公路,盘活了资源。玉屏整合林业、水利、国土、扶贫等部门各类项目资金5000万元用于公路建设;县财政按照每公里建设里程2000元的标准,保障“组组通”工作经费;财政、住建等部门统一与建材供应商协商沙石、水泥等建材价格和供应途径,坚决抵制哄抬物价,保障“组组通”建材供给。
“组组通”公路建设还加快了区域联动互助。玉屏与黔东南州岑巩县建立边际“组组通”协商机制,各乡镇(街道)、村成立组组通专班,相邻乡镇(街道)、村组建立土地调整协调机制,相互支持,主动协调化解矛盾纠纷。
聚人心,活资源。行走在玉屏的村寨公路上,笔者明显感受到“组组通”公路带来的变化,条条“毛细血管”连接着国道省道交通大动脉,孕育着乡村的美丽蝶变。(作者 郭进 孔令娟 杨群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