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女当老板 男人来打工——贵州从江刺绣一条街见闻
2018-03-30 10:25:34  |  来源:新华社  |  编辑:罗奇波

  贵州省从江县斗里镇的马安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近年来,这个村充分挖掘苗族手工刺绣技艺,带动了一批妇女在家门口从事刺绣创业,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精品刺绣一条街。最有故事的是,在这条街上,不少作坊是“妇女当老板,男人来打工”。

  据了解,刺绣一条街原本是马安村的移民搬迁点。从2002年开始,当地政府将有地质灾害隐患、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村民陆续搬来,形成了一个人口达1000多人的街道。“全村约60%的青壮年外出打工,为了解决留守儿童和留守妇女问题,我们挖掘苗族的刺绣技艺,帮助妇女在家门口就业。”马安村支书贾光宁介绍说。

  今年40岁的潘培辉从小就学习苗绣,出嫁前经常帮助邻里剪花、绣花。她说:“以前广西那边的苗族群众外出打工的多,没时间搞刺绣,就来贵州这边买,我们才发现刺绣可以卖钱,就开始专门做这个。”2008年,她开了一个小作坊,开始设计绣品图案和制作手工刺绣、半成品,最初也就是做些苗族特色的背带、肚兜、裙摆、包包等。随着生意逐渐大了起来,2013年10月,潘培辉在村里创办了自己的“苗族手工刺绣精品店”,丈夫帮她打理店铺。

  “这几年,我出去参加服装表演时,学习了不少别人的东西,然后结合我们传统的苗族图案,加上自己的想象,设计了一些新的图案,做了一些新的产品。”潘培辉说,她的刺绣都是纯手工制作,消费者愿意买,供不应求。现在,她的刺绣店每年有近10万元的利润,同时还能带动四五个人就业。

  邻居贺花妈与她的丈夫也在马安村开了一家售卖民族刺绣的商铺。她说:“以前在广东做灯饰生意是我给他打工,不但没挣到钱,还亏了几十万元。现在回来自己开店,他给我打工,一年有10多万元的利润。”

  走进专门做机绣服饰的石少月家,只听到绣花机声响个不停。2014年,她花了10多万元买了第一台电脑绣花机,由于生意不错,2017年又加了一台。记者看到,这个电脑绣花机可以在十来米长的布料上同时绣花,只要预先在电脑上设计好图案就可以实现批量生产。“现在民族文化得到国家的重视,各类文艺表演很多,服装供不应求。”石少月说。

  刺绣卖得好的重要原因还是不断创新。“我们每年都有新图案,每个月都要创新,否则一旦图案被模仿了,产品就不好卖了。”石少月说,自己负责生产,丈夫则协助她设计图案、成品销售、送货等工作。2017年,石少月的绣花厂产值达40多万元,光利润就有20多万元。同时,绣花厂还解决了当地3个妇女的就业问题。

  斗里镇党委书记梁丽君介绍,为了提升当地刺绣的知名度,村里每年农历七月初四都会举办刺绣比赛,吸引周边市县的绣娘前来参加。当地政府还组织刺绣能手到上海、贵阳、凯里等地参加培训,通过刺绣能手来培训当地妇女,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记者在马安村采访了解到,全村目前从事苗族服饰刺绣加工创业的33户中不少都是“女老板”,一条街上还开了32家绣品店,产品主要销往广西、贵州等地。刺绣吸引了本村和附近村寨的600多名妇女参与设计、绣花,初步形成“开发设计——生产加工——市场交易”的产业链。(记者 刘茁卉 施钱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