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脱贫攻坚群英谱·大山园丁】左相平:乌蒙山区教育的“领头雁”
多彩贵州网  2018-05-03 10:27:35

  一个平凡而朴实的人,为实现梦想在乌蒙山区坚持40载,通过努力和勤奋践行着自己的梦想。

  “我的梦想,我一定要读书,一定要读好书,将来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做一个家长好评的校长,办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左向平校长告诉记者,当初的想法,只想读好书,当个老师,教好书,让这些山区的孩子都能走出去,因为我们这些边远山区真的太穷了,穷怕了,扶穷先扶志,所以一直坚持要教好书,办好学校。

  他说“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也是受老师的影响,小时候读书也一直得到老师的关爱,我要传递好老师的接力棒。”关爱学生,教好学生,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

  从一个14岁的边远山村的夜校扫盲教师起,左相平在云贵两省交界的海拔2300多米的乌蒙贫困山区,从教40多个春秋,先后教过12800多名学生,有300多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各条战线的技术骨干,涌现出大批农村改革、生产的带头人。

  他是乌蒙山区教育改革的“领头雁”,贫困学生的“救星”,教师的楷模。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被4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大扶贫)【脱贫攻坚群英谱·大山园丁】左相平:乌蒙山区教育的“领头雁”

左相平在学校参加歌唱活动

  童子教书,播下一生从教的种子

  他有两次选调公务员的机会,他还是离不开学校,又强烈要求回学校,回到讲台。他舍不得学生,喜欢讲台,离不开学校,放弃了几次改行的机会。

  他是个“娃娃老师”10多岁就开始想实现自己的教书梦,14岁时就在老家鹅毛寨开始办夜校,教当地村民,“小老师”教“大学生”,在他两年的辛勤努力下,鹅毛寨村有103名青壮年农民学员,摘掉了文盲帽子,增强了农业生产技能,提高了生活质量,教育的意义真不小,从此,在他心中播下了长大一定要当老师的种子。

  教书是左相平最崇拜的职业。他说想教书,教好书,就要做一个有水平的老师。1975年,上寨村在破庙里办起了上寨小学,16岁的左相平被聘为月薪10元的正式民办教师,实现了他儿时的夙愿。小学是一座破庙,墙壁柱子东倒西歪,站在教室里看天看地,晴天黄灰蒙蒙,雨天泥塘烂烂。开学的头一天,他请了几个学生家长一起清洁小庙,在柱子上挂起了用木板拼做的小黑板,木板搭在石头上做桌凳。他的教书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庙里教书的四年,是复式教学。左相平尝尽了瞎子牵瞎子的苦头,他认识到,教书要有水平,能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他于是刻苦自学,1979年参加升学考试,成为周边几十里村寨惟一被盘县特区师范录取的考生。一时间,左相平成了乡亲们教育孩子勤奋学习的典范。1985年,他考上六盘水师专生化专业,攻读三年拿到了大专毕业证书。1995年,左相平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这些刻苦求学深造,为他当一名优秀教师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

  (大扶贫)【脱贫攻坚群英谱·大山园丁】左相平:乌蒙山区教育的“领头雁”

左相平为贫困学生组织捐款活动

  要让山区孩子都读书,不让一个学生辍学

  他的学生没有一个因贫困而辍学。“要让山区孩子都读书,不让一个学生辍学”。这是他一生的追求。

  1981年师范毕业后,左相平被分配到云贵两省交界的高山峡谷地区——高山乡小学任教,这里离县城100多华里,农民居住分散,信息闭塞,交通不便,靠天吃水。学校从小学到初中八个班,只有113名学生。

  左相平步行上百公里家访发现,山一家水一家的寨子,不是没有适龄儿童,而是家长不让孩子读书。即便来读书的,农忙季节也缺课太多。左相平上课时,常有家长跑到教室里,把儿子拉回去放牛。他幼时遭遇的一幕,就在自己的眼皮下重演,这深深刺痛了左相平的心。

  (大扶贫)【脱贫攻坚群英谱·大山园丁】左相平:乌蒙山区教育的“领头雁”

为学生捐款现场

  1982年,他当上高山小学校长,办校的重任落在身上。他利用周末和假期,带上手电筒翻山越岭到十多个村寨家访。各寨之间来回要走几小时,每次只能到一寨。每到一处,找村干部商量,开群众会,与家长谈心,给孩子义务补课。有一次,他去大坑家访,夜间回来,在山林里迷了路,由于天冷,不敢睡和坐,就在一块大石板上走来走去,直到天亮才回学校。他针对老百姓说的“知识当不得饭吃”,他就现身说法,“没有知识就是吃不上好饭,就一辈子受穷!”经过他20多天夜间走村串寨,苦口婆心的动员,有56个农忙季节流失的学生回到了学校,尤其是13名长期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他们后来都走出了大山,有的做了教师,有的当了医生,有的成了政府工作人员。

  (大扶贫)【脱贫攻坚群英谱·大山园丁】左相平:乌蒙山区教育的“领头雁”

学生家访

  在高山小学教书时,左相平既是老师,又是家长。除了上课,他要为住校的学生煮饭、理发、上山打柴……学校一年有半年缺水,他还帮年幼的学生到3公里远的小海子洗衣服。在左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们在艰苦的环境里,学出了一流的成绩。

  左相平千方百计帮助特困生解决就读困难。如他联系广东的一位记者,资助4个孤儿完成了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业。他多次为贫困生捐款。有一个学生因父亲生病、去世后欠下大笔债,执意外出打工挣钱还债、孝顺母亲。左相平硬是把已背起棉被离校回家、走在路上的他拉回学校。从此,左相平每学期资助他400元,直到他考上贵州师范大学,这个学生特地写信给老师不要再给他寄钱时为止,后来这个学生回到盘县当了一名中学教师。经他多方奔走,有1093名贫困学生,每年每人能得到1000元的贫困生活补助。

  当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大扶贫)【脱贫攻坚群英谱·大山园丁】左相平:乌蒙山区教育的“领头雁”

深入贫困学生进行家访

  一个连续6年中考上线人数为零的乡镇中学,在左相平接任校长后,创造了连续8年中考上线录取人数居六盘水市乡镇中学第一的纪录,也创造了盘县教育史上的一项纪录。

  一所薄弱学校,在左相平管理后,被评为盘县“五好基层党组织”、“优秀学校”、“法制教育学校”、“平安校园”、六盘水市“校本教研”实验学校、六盘水市诗教先进单位、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研究优秀实验学校、团中央作文教学先进单位。1981年至1991年的10年间,他在两所学校任教的班级,学生成绩均名列全县第一。

  1992年,盘县撤区并乡建镇,左相平被调到新建的大山镇中学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还任两个班的化学课。在他的组织和管理下,大山镇中学被评为省级先进学校。当时有18个乡镇的学生,跑到大山求学。2001年,左相平被调到响水镇中学任校长。2万多人口的响水镇,自1996年到2001年的6年中,中考没有一个学生被录取。此时的响水中学,百废待兴,人心涣散。老百姓瞧不起,学生们纷纷外出求学。

  左相平到任后大胆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分组教学、分组管理,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对教师实行严格考核,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一系列的改革立竿见影。2003年起到2010年的8年中,响水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直线上升,连续8年中考录取人数均为盘县当年第一名。响水镇中学也成为六盘水市100多所乡镇中学的佼佼者。

  舍小成大,无私奉献终无悔

  (大扶贫)【脱贫攻坚群英谱·大山园丁】左相平:乌蒙山区教育的“领头雁”

左相平跟学生合影

  左相平选择了教师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近40年的教书生涯,日复一日地超负荷工作。在上寨小学时,他上复试班;在高山小学时,他上四门主课;在民主中学,他每周有四个班的化学、生物课共24节;大山中学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时,他还上两个班的化学课。到了响水中学,他除了要管好有3085名学生的学校全面工作外,还任着两个班的化学课。他没有假期,越是假期他越忙。有一次,父亲生病到兴义住院二十多天,左相平仅陪了一天。

  左相平是母亲近50岁时生下的幺子。在老家鹅毛寨度过一生的父母亲,分别活到95岁、94岁离开人间。两位老人临终时,他们最疼爱、最引以为自豪的小儿子却不在身边。等儿子从学校赶几十公里山路回到家时,老人已经咽气。左相平只能跪在父母亲的灵前,泪如泉涌。

  左相平离不开学校,离不开讲台,离不开学生。在高山小学任教时,一学生因高烧引起了肺炎,他背起学生去看医生,陪学生打吊针,当护理。在民主中学教书时,一学生在校外重伤,是他给学生举手提药打吊针到40公里外的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护送途中因车速过快,他差点丢掉性命。

  在响水镇中学,一位老师夜间巡逻护校时,被一歹徒刺穿左肺,是左相平送他盘县住院一个月,为其喂药喂饭,抬倒大小便。

  大山丫国有林场发生火灾,他在扑火时,忘记了自己身体有病,因劳累过度,昏倒在火炕里,是救火的人们,把他送进了盘县人民医院……

  左相平与妻子梁成花结婚以来,夫妻俩过了20多年两地分居的日子。梁成花生儿子时,左相平还在离家40公里外的学校教书,没有回家去伺候、探望。他说,不忍心耽误学生的课,等有时间,再去看妻子和孩子。梁成花没有工作,却做着并不比丈夫轻松的工作,老家的农活都是她在忙活。特别是婆婆公公都已70多岁,需要她代替丈夫孝养两位老人。年复一年,当两个孩子相继来到人世,梁成花就独自承担起伺候两位老人、抚育两个小孩的重任。左相平的儿子在昆明、西安三次住院达5个月,他才去看望过两次,孩子、妻子对他的抱怨,只有他知道。

  左相平说,40多年扎根边远贫困山区教育事业,自己能取得一些成绩,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主要是他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尊师重教、可以充分施展抱负的好时代。他用无私的爱深深的感染、教育每一个孩子,用园丁的品质、春蚕的志向、蜡烛的风格、孺子牛的精神,为山区的教育事业奋斗,把真诚的爱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他的事业,他的学生,他的同行。(作者   陈迅)

编辑:罗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