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寨 “三转三育三带”发展产业攻坚贫困
贵州日报  2018-06-28 09:16:23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

  走进丹寨县兴仁镇摆泥大坡头,一片葱葱绿绿的蓝莓基地,生机盎然,充满活力……这是兴仁镇窑货村副主任、文书王倩媚的蓝莓基地,是丹寨县开展“三育”工程将产业大户培育成村干部的示范户。

  近年来,丹寨县立足实际,按照产业革命“八要素”要求,探索开展“三转三育三带”助力脱贫攻坚模式,着力从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致富能力等方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壮大产业发展。

  “三转”转出脱贫内生活力

  如何改变贫困户“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丹寨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扶贫先扶志、治贫先去懒”的扶贫思路,着力从改变贫困户思想观念入手,在全县114个村居开展“懒转勤、勤转能、能转富”的“三转”行动,不断激发群众脱贫志向和内生动力。

  “以前我懒,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在驻村干部和村领导多次动员下,我加入合作社,现在我每个月有2000元钱的固定收入,家里吃穿不愁了”。该县龙泉镇排廷村贫困户韦政周高兴地说。

  主动参与,主动干事,成为解决贫困户思想观念的症结所在。对积极参与发展的贫困户,从项目、资金、政策给予支持,倒逼“懒汉”动起来,实现懒转勤的蜕变。

  “在帮扶干部袁碧华的帮助下,我种了10亩金秋梨,年收入2万斤,每年有15万元的经济收入。2017年,我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摆泥村能转富示范户傅道军说。

  如今,走进丹寨村村寨寨,再也看不到懒汉围坐抽烟、逗鸟、聊天打嗑的场景,到处呈现出人人主动参与发展,个个以勤为荣的繁忙景象。

  “三育”育出脱贫致富带头人

  为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产业大户等致富带头人的辐射带动作用,丹寨县创新探索了“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培育成产业大户、把产业大户培育成村‘两委’班子成员以及把产业大户、能人和知识青年培育成党员”的“三育”工程,通过培育和引导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手实现率先致富,进而以发展产业的方式带动贫困群众,实现精准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吹响了产业革命的冲锋号,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雅灰乡瓮帮村陈加永是村里的养殖大户,2016年列入了村“两委”后备干部库。作为一个80后的产业大户,他把自己所掌握养猪本领手把手地教给许多养猪户,并成立丹寨县牧丰黑毛猪养殖合作社,覆盖贫困户120余户,养猪产业惠及覆盖全乡农民。2017年,在他的带动下,有350余户农户全部从事规模养猪,户均增收2.5万元,深得群众信任,2017年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

  龙泉镇展良村党支部书记陈仁先看准学生营养餐每人一个鸡蛋需求,实行订单喂养,先后出资10万元,修建一个10000羽的蛋鸡场,每天可产蛋9000余枚,收入可达5000余元。

  在陈仁先支书的带领下,展良村理清发展思路,成立村级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并由村级合作社牵头种植了54亩提子、35亩葡萄(21个大棚)、126亩蔬菜,养殖蛋鸡20000羽,产业覆盖了全村贫困户134户505人。

  据统计,2017年,全县68名产业大户培育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将村“两委”班子培育成产业大户92人,每村至少有1个以上产业。

  “三带”带出产业百花齐放

  丹寨县大力推行产业扶贫“品牌带产业、龙头企业带基地、专业合作社带农户”的“三带”模式,推动“产业革命”快速发展。

  “县级财政先后投入277万元到我们合作社,通过发展蓝莓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种植蓝莓725亩,直接带动160户农户加入产业扶贫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劳务收入、入股分红等可实现户年均增收2.53万元。”丹寨县兴仁镇摆泥村杨鑫立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通天说。丹寨县及时成立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县财政按照星级评定标准,向每个合作社投入100万元左右的启动资金。

  品牌带产业。万达集团、茅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巨头企业入驻丹寨,助推丹寨快速发展。

  丹寨万达小镇的运营,带动小镇周边卡拉、泉山、甲脚、石桥等27个旅游村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86.53万元,直接带动2263名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创业就业,实现人均增收2695元。持续辐射带动旅游村寨“升温”,带动3560名贫困人口增收,人均年收入1.3万元以上。

  同时,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将蚩尤、古纸、硒锌、蜡染、刺绣等一批“自主品牌”回炉提升。2016年石桥村两家合作社年产值达320万元,收入136万元。

  龙头企业带基地。茅台生态农业公司蓝莓精深加工基地建成投产,可年产6倍浓缩果汁1000吨、利口酒10000吨,销售收入1.2亿元,实现利税800万元,直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2000人以上。

  通过茅台生态农业公司的带动,促进蓝莓产业从生产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实施。2018年,丹寨将蓝莓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建成蓝莓基地面积10130亩,可采面积710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5万户3.62万人。

  合作社带农户。为解决贫困户发展能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在114个村居组建产业扶贫专业合作社,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实现了扶贫项目“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

  目前,该县已建立县级扶贫开发合作总社1个、乡镇扶贫合作社6个、村级产业合作社161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97个,合作社社员覆盖全县贫困人口。实现合作社有资金滚动运作,村集体经济能发展壮大,贫困户有持续增收。(通讯员 张有金)

  来源:贵州日报

编辑:罗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