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在行动 (供图 贵州省网信办)
国际在线贵州频道消息:漫山遍野的花朵和树苗、绿意盎然的苗圃基地……7月23日,“脱贫攻坚在行动·同步小康看贵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网络主题活动走进群山环绕中的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葛宋村,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呈现眼前。
村民在花圃园里工作(摄影 田秋情)
然而一年前,这里还是无人问津的穷山沟。“山高坡陡路难走,娶个媳妇留不住”,一句顺口溜,反映了当地的落后面貌。葛宋村所在的国荣乡,也是贵州省2016年9月确立的20个极贫乡镇之一,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村主任李正平表示,长期以来靠着人均不到一亩的零散土地,大家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而当外面世界快速变化时,身边辛勤的乡亲们却似乎陷入了越种越穷的怪圈。
据62岁的村民李仁昌回忆,上世纪80年代,土地承包到户,他家分得的田虽然看起来还比较多,但都分散在深谷里、山脊上,收成全靠天长眼,一遇干旱就绝收,想吃一顿大米饭都是奢侈愿望。到了90年代,随着到沿海务工潮的兴起,李仁昌也和村里大多数人一样,加入了外出大军。
在探索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葛宋村走了很多弯路,也交了不少“学费”。去年底,乡里招商引资来的企业综合考察后,决定把村民的土地流转出来,在村里建苗圃基地,发展多种绿色产业。但是,当前来帮扶的各级扶贫干部走进群众家沟通土地流转时,不少人心存疑虑:“没地种稻谷了,以后吃什么?一亩才这么点流转费?田坎毁掉,地界找不到了怎么办?”……
国荣乡葛宋村花圃园 (摄影 田秋情)
“这个弯,转得是有点急!”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李正平,完全知道村民的心思,毕竟土地对于农民,就是命脉,不过走南闯北的他更知道,只有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村民们才能有稳定的收入,逐渐摆脱贫困。
周昌梅是葛宋村的村民,今年她没有和往年一样外出打工,而是留在当地的花圃园工作。
在问及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是否满意时,她不好意思地答道:“以前在家里面都是种苞谷、种菜、养猪,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有时候收成不好了,更是没法维持家里的开支。后来倒是也可以外出打工,但今年自己的公公婆婆身体不好,家里必须要留人照顾,所以自己只好留在家里面。虽然自己现在工资也不是很高,但是只要不下雨,家里也没什么事就可以来花圃里工作,一天能拿到80块钱,这样既能照顾老人又能赚到钱,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
葛宋村村民周昌梅 (摄影 田秋情)
站在几块规划展示牌前,国荣乡干部伍华林介绍,未来要打造的是一个田园综合体,要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一直有活干、有钱赚。望着盛开的朵朵玉兰,伍华林认为,这片“贫瘠”土地开出了希望之花。
“我们计划种植红豆杉、金丝楠木、七星茶花等树种,3月底要全面完成栽种。”基地负责人安清说,除了务工费,农户土地流转到合作社,以后还可以领到分红,可以说既有眼前收益又有长远盼头。(文 田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