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黔南州长顺县创新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8-08-06 18:01:41

  国际在线贵州频道消息:近年来,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为根本遵循,以“大党建”为统领,以抓基层党建为突破口,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大局创新开展党建工作,着力建强配优农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让党的旗帜在脱贫攻坚阵地上高高飘扬。

  小小组管委  发挥大作用

  近年来,长顺县为进一步确保村村寨寨有组织管事、有人办事,探索并建立组管委,组织群众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有事大家帮忙,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真正实现群众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四共机制”。

  “组管委”成立后,按照组民会议、组民代表会议、党员议事会议等工作机制,坚持民主议事和“组策组民定、组务组民理、组事组民管”的组民自治原则,大家的事情大家办,有争议、有矛盾的事情按照大多数人的意志办,事事商量、件件表决,重大事项先由群众广泛协商讨论,再提交“组管委”会议讨论研究,最后召开全体群众大会,按照民主集中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讨论通过。

  “组管委”的成立,调动了群众参与村、组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干群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乡镇党委、政府一改过去大包大揽的传统管理方式,变“管理”为“服务”,帮助出思路、抓规划,出技术、抓扶持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

  长顺县摆所镇五星村董尧组的吴西顺原本是一名普通的村民,因为热心村里的公益事业被选组为“组管委”成员之一。“过去家里有个大事小事都要去村委会,自从有了‘组管委’后,大家伙在组里就可以商量着办,真正有人办事、按章办事了,少跑了一大截路,多亏有了‘组管委’。”吴西顺提起“组管委”发挥的作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董绕组去年10月份成立“组管委”后,陆续出台《门前三包协议》、《公共卫生管理公约》、《五星村董绕组管理议事制度》等“组规民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有效提升乡风文明的建设水平,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村(组)规民约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约束作用不容忽视,有助于推动基层自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是德治和法治的一种深度融合。”长顺县摆所镇党委书记石清嫦说道。

  黔南州长顺县创新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长顺猕猴桃基地(摄影 周宇航)

  在长顺,各村组在“组管委”的职责中,还把修订村规民约列为重要内容。村规民约主要涉及道德伦理、环境保护、移风易俗、土地利用、社会管理等各个方面,包含村民的权利和义务、经济管理、村风文明建设、奖学助学、扶危济困、助老爱老等。“组管委”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监督和协助镇党委政府、村委会落实惠农政策和项目,让村民脱贫致富。

  如今,在长顺县的各村各寨,通组路逐渐硬化,基础设施配套逐渐完善,产业项目逐渐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小小“组管委”的功劳,大家共商、共建、共管、共享一个“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农村。

  “临时党支部” 奋战脱贫攻坚第一线

  攻坚克难凝结汗水,务实苦干承载希望。

  今年3月4日,长顺县派出82支脱贫攻坚工作队1163人以“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根基层一线,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充分发挥临时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整合力量、凝聚人心的作用,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82支脱贫攻坚工作队深入一线后,立即成立“临时党支部”。如今,这82支队伍活跃在脱贫攻坚战场前沿,群众思想有疙瘩,他们就出现在群众家中;群众抢收抢种有困难,他们就出现在田间地头;“组组通”工程实施有难题,他们就出现在施工现场......“临时党支部”与群众一起苦干、实干、加油干。

  “临时党支部”以脱贫攻坚战场为会场,在脱贫攻坚一线发挥统筹、指导、帮扶等职责,以群众最关心的焦点问题为会议主题,以田间、院坝等为会场,广泛邀请扶贫干部、致富能人、贫困群众等参会,扶贫工作到哪里,党内政治生活和“三会一课”就落实到哪里,真正做到把分散的力量聚合起来,把党员群众的心凝聚起来,全力聚焦脱贫攻坚。

  在帮扶作用上,由临时党支部负责指导制定贫困村脱贫攻坚发展规划和贫困户脱贫计划,负责指导实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各项具体工作,协调落实并指导实施各项扶贫开发项目和惠农政策。

  近日,走进长顺县摆所镇热水村坝地组生姜种植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脱贫攻坚工作队的党员干部们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结穷亲、交朋友、拜老师。

  村民刘新珍笑呵呵地说:“我们种姜五六年,原先的效果不怎么样,他们邀请了专业技术人员讲解后,种得越来越好了,去年我们种姜都是有效益的,产量比较高,有了这些党员干部的共同参与,我们是越来越有信心啦!”

  “两委一队三个人” 精兵强将抓扶贫

  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是工作的关键所在。

  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长顺县在巨大的压力下,紧扣“大扶贫”战略行动,紧密团结“两委一队三个人”的力量,着力建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委书记、第一书记、党员致富带头人“四支队伍”,静下心思擘画战图,竭力寻找出路。

  “两委一队三个人”:“两委”即村支部委员会、村委会;“一队”即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三个人”即村支书、村主任、村“第一书记”。截至目前,全县村支部委员会、村委会共82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39个;村支书、村主任各82名,“第一书记”39名,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员195名。

黔南州长顺县创新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

长顺扶贫工作队与农民一起劳动(摄影 周宇航)

  长顺县采取公开考察选派方式,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让真正能吃苦、实干、有为的人深入脱贫一线,夯实脱贫攻坚骨干力量。全县共选派198人组建了39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定点帮扶39个贫困村,其中39名干部任村第一书记,制定出台《长顺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管理规定》,严格落实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保障,强化管理考核。截至目前,全县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累计走访群众5.2万余人次,办理好事实事15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430余起,帮助协调项目280余个,到位资金达1.5亿余元。

  余志荣是长顺县审计局的一名干部,2016年4月主动请缨来到广顺镇鼠场村当起了第一书记。

  面对“鼠场鼠场,地里留荒、群众贫困、手中无粮”的现状,余芝荣尽心尽力真扶贫,做群众工作,成立“长顺县强民种养殖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将“荒坡”种上猕猴桃变“金坡”、修通组路、完善基础设施......两年的时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鼠场村2543名群众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改变了多年来鼠场村群众在贫瘠的山坡上刨食的穷困窘境。

  近日,鼠场村猕猴桃种植基地石架上的藤条挂满猕猴桃,在阳光的照耀下随风摇曳,种植基地迎来首个丰产期。

  群众脱贫致富,才是鼠场村种植猕猴桃的初衷。140亩的种植规模覆盖的群众较少,于是余芝荣打起山坳里1000多亩荒坡的主意,他带着村支两委挨家挨户地上门走访劝说,细数猕猴桃产业的好处,并积极同修文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沟通,公司投资1500万元与鼠场村委合资成立了长顺县曙长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1000亩荒山荒地,贫困户以荒山土地、“特惠贷”资金入股参与,建立了修文·长顺猕猴桃示范种植基地。

  “今年挂了约有10000斤的果实,由于采用的是生态种植模式,果实偏小,每一枚1.5两左右,约在9月份就可以上市了。挂果产品都不经过浸果,每一枚猕猴桃都是留在树上自然成熟。”余芝荣说,“下一步我们要把产业路进行硬化,吸引老百姓自己来栽种猕猴桃,由国家投资部分资金,还有公司投入部分的费用,让老百姓自己参与,扩大猕猴桃种植规模,增加老百姓的收入。”(文  周宇航 陈荣)

编辑:岳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