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安顺市镇宁自治县境内白水河上的黄果树瀑布在中国的知名度,大概可以用“家喻户晓”来形容。
黄果树瀑布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知名的大瀑布。在其上下游还分布着雄、奇、秀、险风格各异的大小瀑布18个,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列入世界基尼斯记录,其所在的安顺市也因此被誉为“瀑乡”。
2017年,安顺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2.46亿元,同比增长12.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224元和8956元,分别增长9.4%、10.3%。曾经是贵州石漠化危害较严重的安顺,2017年的森林覆盖率已达54%,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7%。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安顺,正在书写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崭新画卷。
瀑乡旅游 持续井喷
进入今年8月,黄果树景区连续多日发布公告称:景区内游客人数持续高涨,10:20分已启动分时段售票。预计今日13:00,景区容量将达到饱和状态(景区达到饱和状态后将停止售票)。
据悉,进入今年7月份以来,黄果树景区持续火爆,日平均接待游客2.5万余人。
黄果树景区“人满为患”只是入夏以来安顺旅游火爆的一个缩影。
“安顺好凉爽啊!”。在安顺高铁西站出站口,带着大包小包的旅客刚一出站往往会忍不住感慨。
“哇!太凉快啦,我们那边差不多40度了,这边才20几度,太适合一家人来避暑了。”来自重庆、长沙这样的“火炉”城市的游客,更是会不自觉地做一份比较。
“我的苗乡客栈有10个房间,20个床位,全部都已经订完了,今年的旅游实在是太火爆了,要订房往往需要提前半个月。”安顺开发区三合苗寨开农家旅馆的杨勤安说。
“我们提供免费的厨房和炊具,每人每月收费1200元,提供车辆接送。”杨勤安说,今年生意太好,有时还会帮村里其他的民宿拉客,每天都要在火车站、高铁站跑几趟。
安顺旅游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在全市9627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风景名胜资源面积约占幅员面积的12%,远远高于全国1%、全省4.2%的平均水平。
安顺地处中国华南喀斯特地貌中心,喀斯特地貌发育最成熟、最典型、最集中。漫长而奇妙的地质构造过程孕育了遍布安顺各地的奇山秀水、飞瀑异洞、温泉湖泊,境内100多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1200多个悠长其妙的溶洞,形成了无数奇特瑰丽的自然景观,与古朴神秘的山地文化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幅举世罕见的立体画卷。
以安顺城区为中心,方圆100公里以内高密度地聚集了黄果树、龙宫、格凸河三个国家级风景区(其中:黄果树、龙宫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以及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和28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市的旅游资源不仅面积大、类型多、品味高,而且分布集中,成线成片,保护、开发、利用的条件极为优越。
早在1985年,安顺就被确定为国家甲级旅游开放城市;2007年,安顺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9年,安顺获得“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称号。
如今的安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不断完善,旅游与其他产业不断融合,全域旅游持续深化。已推出奇缘谷冰雪小镇、九龙山森林公园休闲度假区等一批旅游产品,虹山湖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黄果树智慧旅游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安顺市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安顺市全年接待游客7300万人次,增长35%,实现旅游收入750亿元,增长38%。2018年上半年,安顺市累计接待游客5236.26万人次,同比增长54.55%,旅游总收入522.98亿元,同比增长57.37%。
全面打造 美丽乡村
白墙青瓦雕花窗,有着浓郁屯堡风格的民居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清澈见底的邢江河穿村而过,岸堤上的木质栈道蜿蜒曲折。这是安顺市西秀区浪塘村呈现的美丽画卷。
依山傍水的浪塘村几年前还是省二类贫困村,多数青壮年迫于生活压力,纷纷逃离家乡务工挣钱。那时的浪塘村道路狭窄泥泞,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畜禽乱跑粪草乱堆,177户村民修建围墙而各自成院,脏、乱、差,村里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
2013年6月,西秀区开始创建“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浪塘村成为创建点之一。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变革性的建设在浪塘村逐步展开,浪塘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浪塘村所在的旧州镇通过申报“一事一议”项目资金,争取住建、交通、农业等部门的项目资金,获得了近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开始了浪塘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
拆除围墙,翻修村居外立面,统一成传统屯堡风格的装修,畜圈被全面取缔,建立垃圾清运机制,硬化村寨主体道路,搭建浪塘大桥,安装投用太阳能路灯,停车场、文体广场、宣传栏逐一修建完工。亲水平台、景观水风车、休闲广场、旅游步行桥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相继建成,浪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2014年3月,浪塘村“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正式动工,通过潜流隔离净化与生物吸收原理,将水与杂物进行分离,最终达到污水净化的效果。道路两旁的排水沟下埋着通往各户村民的污水管,通过雨污分流的设计,未受污染的雨水通过排水沟流走,污水则被集中收集处理。污水管道末端连接着沉淀池,近2米高的沉淀池底部铺设了一根管道,经过沉淀后的污水将流入湿地床。
近年来,农村产业革命轰轰烈烈,水源丰沛、土地丰饶的浪塘村抢抓机遇,把“以旅促农、以旅兴农”指导“农旅融合”发展方向,因势利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村干部带头组织成立了浪塘腾翔种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1500亩发展种植业。今年,种下800亩“订单辣椒”,其余土地选种生姜、折耳根和反季节西红柿等,还带动村民自种辣椒200多亩。“村社合一”发展模式在推动村级产业形成规模化的同时,为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了村民增收。
如今的浪塘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千人次。曾经年人均收入不到6000元的浪塘人如今超过了12000元,大山之间的小村庄成了不可多得的美丽田园。
根据安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安顺市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以产业振兴为重点,积极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和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及休闲等相关服务业的有机整合,促进农村一二三产紧密融合、协同发展。全面加快“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八个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新建20个美丽乡村。
产业扶贫 花果飘香
安顺市紫云自治县地处麻山腹地,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之一,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在今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期间,紫云调减玉米种植面积12.133万亩,大力发展蔬菜、茶叶、红芯红薯、中药材、经果林、生态家禽等绿色生态产业。
火花镇关坪村贫困户韦吉学告诉媒体,2017年他家就采摘葡萄1.3万斤,卖了3万多块钱,家里的贫困帽子彻底摘下了。他说,关坪这几年先后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种植葡萄3160亩。
全县像火花镇关坪村这样,走出产业扶贫新路子的例子比比皆是,先后发展建成了松山“紫陌青岚”、猴场小湾精品水果“爱琴海”、猫营万亩蓝莓采摘园、板当万亩石榴园、白石岩万亩枇杷园、宗地万亩杨梅大观园、坝羊镇万亩茶园、大营十里桂花之乡、火花万亩橘橙园等产业盛景。
如今, “坡坡花果山、田田蔬菜园、户户奔小康”的产业扶贫愿景正在紫云一步步成为现实。
紫云大力推进的产业扶贫是安顺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安顺市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台《安顺市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1+N”政策措施,全面启动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已建成通组公路1184公里。省部共建石漠化片区水利精准扶贫示范区建设正有序推进,61个示范项目实施方案获批。
在安顺,产业脱贫成为主攻方向,蔬菜、食用菌、金刺梨、火龙果、红芯薯、关岭牛、紫云花猪等发展迅速。97个扶贫产业子基金项目通过评审,获批基金55.4亿元。发放“特惠贷”6.03亿元,财政贴息3020.6万元。为加快安顺全市178个深度贫困村脱贫步伐,每村安排100万元引导基金发展扶贫产业。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涌现出西秀“菜单式”扶贫、普定“一村一公司”、关岭“五户联保”、经开区食用菌产业带动等典型模式。
同时,安顺以农业园区为平台,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和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全面调减玉米种植,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茶叶、烤烟、精品水果、中药材、生态畜禽、淡水生态养殖等特色优势扶贫产业。
2018年,安顺市将完成退耕还林还草14.93万亩,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102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将达到56%。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安顺市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节点上,将继续办好十件实事:一是减少农村扶贫对象8万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5万人。二是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新增创业3000户,新增创业带动就业1.1万人。三是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上年基础上分别提高5%和8%。四是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00公里;建成农村通组路1500公里。五是完成20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六是建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食堂89个;开展教育精准扶贫资助贫困学生1.5万人。七是完成10所公立医院改扩建;实施260个村卫生计生室改扩建;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员2000人,实现村医培训全覆盖。八是完成棚户区改造3万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453户。九是新增主城区公共停车位1000个;升级改造13个农贸市场。十是完成“天网”四期工程,建成视频监控点、卡口1642个。
一幅生态环境优美、百姓安居乐业的崭新画卷正在瀑乡安顺徐徐展开。(文 梁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