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和新生儿安全项目的启动暨培训会现场
12月11日,贵州举办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和新生儿安全项目的启动暨培训会。
据统计,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小儿先天性疾病的三分之一。近年来,先心病在全国出生缺陷病种中排名首位,并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先心病患儿不但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还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成为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
先心病的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加而递增,所以尽早治疗是先心病的最佳治疗原则。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24个省启动实施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推广新生儿先心病筛查适宜技术,提倡尽早发现先心病患儿,并及时诊断和治疗。贵州省出生缺陷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先心病发生率为18.80/万,数据远低于全国水平,主要原因与筛查、诊断技术滞后相关。
目前,贵州仅有贵阳、遵义的部分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先心病诊疗工作,加强先心病诊治能力和专科建设迫在眉睫,在贵阳和遵义先期试点先心病筛查项目,对于提高贵州省基层医疗机构新生儿疾病防治水平,普及先心病筛查、诊断技术,帮助先心病患儿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从贵州省妇幼卫生监测数据看,2017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中新生儿死亡占42%,大部分新生儿死亡(75%)发生在生后第一周,25%-45%发生在最初24小时内。全面二孩政策以来,随着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高危孕产妇比例增加,母婴安全形势面临新的挑战,持续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仍然是贵州现阶段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和使命。
新生儿安全项目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贵州部分地区开展的试点项目,主要内容是普及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贵州省已于2017年12月在松桃、黎平、思南、晴隆4个县的10家县级医疗机构启动试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施新生儿安全项目,推广高效的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技术,即是提高各级新生儿保健服务人员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保障妇幼健康,助力健康扶贫的重要举措。
贵州省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内容包括: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双指标法)、诊断和治疗。采用听诊器(专用双面听诊器)和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仪(必须使用不受运动干扰功能的新生儿专用探头)对出生后6-72小时到出院之前的新生儿进行心脏杂音听诊和经皮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对筛查阳性患儿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确诊患儿进行治疗。
实施范围:贵阳市、遵义市开展助产分娩的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
诊断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院、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遵义市妇幼保健院6家医疗机构开展诊断工作。
治疗机构: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3家医疗机构开展治疗工作。
后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逐步扩大项目实施范围。
实施对象:(一)在定点医疗机构出生的新生儿。(二)外院转诊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新生儿。(作者 宋玟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