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贵州习水县桃林镇龙凤村,看着田间、林中长势良好的桂花树、樱桃苗、方竹笋,笑容在驻村第一书记钱超斌的脸上荡漾开来:“这些都是未来两年,我们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产业。”
回首2018年,龙凤村的变化,让钱超斌感觉收获满满:村民们翘首以盼的20公里小康路直通房前屋后,2个安全饮水工程让村民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45亩稻田养鱼,让30多户村民实现年产值2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兴办的石料场,带来了20多万元的收入;村民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3000多元,增加到了现在的7000多元。
“其实村民们的想法很淳朴,只要替他们着想、为他们办实事、给他们谋能致富的产业,他们都愿意跟着你干。这些年,有上级部门的支持、群众的认可、家人的陪伴,我的驻村工作开展得很顺利,这也让我更加安心地驻下来,和大家并肩战斗,让龙凤村一天比一天好。”钱超斌说。
2016年4月,51岁的钱超斌向组织提出申请,主动放弃在赫章县地税局“坐等”退休的生活,来到习水县最偏远的龙凤村驻村。刚到村里时,村民们看到他,大多流露出不信任的眼神,因为大伙觉得他是外地来的“领导”,只是来“镀个金”就会走。
“村里只要还有一户人家没脱贫,我就绝不会走。”钱超斌坚定地说。妻子明娟辞去了临聘工作,来村里陪伴丈夫;儿子钱岳大学毕业后,被父母的精神感染,也来到村里帮忙。此后,“丈夫带头,儿子协助,妻子保障”成了村民们经常看到的画面。
向“娘家”地税局“化缘”,争取资金完善基础设施;让会当地“土话”的妻子,把扶贫政策“翻译”成村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带着妻儿分头化解矛盾纠纷,使得邻里乡亲拧成一股绳共同谋发展;春节期间,一家人给村民们拜年、访贫问苦、走访调查;自费1.2万元在赫章买樱桃树苗,挨家挨户送,发动村民种植;带领村民们加固田坎、兴修水渠,为稻田养鱼创造条件……钱超斌用一桩桩实事,让村里老老少少真正认可了这位外地来的“领导”,也让大伙认定“跟着钱书记奔致富准没错!”。
去年,钱超斌获得“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荣誉,在他看来这既是鼓励更是鞭策。“路通了,水来了,村民收入增加了,龙凤村脱贫故事将更精彩。要想脱贫致富奔小康,龙凤村还是得从‘一长两短’产业抓起。目前桂花树、樱桃、方竹笋这些长效产业有了,稻田养鱼发展也不错,短效产业还需要跟进。春节后,我准备到外地去考察羊肚菌和药材种植,要在今年让龙凤村的产业四处开花,到处都能结出致富果。”钱超斌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