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贵州省器官移植中心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正式揭牌。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朱征明,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梁贵友,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委员、贵医附院党委书记刘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夏强出席揭牌仪式,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委员、贵医附院院长李海洋主持。
随着红布花球徐徐揭开,黑色字体的“贵州省器官移植中心”9个大字逐渐在铜质牌匾上显露出来,现场响起热烈又持久的掌声。
明白人和细心人看出了究竟:授牌单位为“贵州省卫生厅”,落款日期是“一九九九年”。
尘封了20年的牌子,为何现在才亮相于世?
李海洋院长激动中有直言不讳:“这是一直压在我们心头上的一块‘石头’,今天终于落下去了,我们揭牌去掉的是20年的‘遮羞布’!”
我国人体器官移植肇始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期逐渐发展起来。偏居西南一隅的贵州,医疗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作为我省龙头医院的贵医附院,虽然早在1982年就率先在全省开展肾移植,但由于长期受制于供体不足等原因,大器官移植发展缓慢,甚至有些年份是“零移植”。
2015年11月1日,《贵州省人体器官捐献条例》施行。此前,放眼全省,器官移植仅是零星开展,并一度停滞不前。
究其原委,人才缺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曾经专业的器官移植临床医生以及器官捐献协调员极度缺乏,由此造成急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大多不得不到成都、重庆、长沙、广州等地求医。
刘文书记说,器官移植是三甲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是医疗领域的航空母舰,也是患者最注重的口碑之一。但医疗工作不能只是空有其表,名不副实。正是因发展滞缓,成绩不理想等诸多因素,所以一直未正式揭牌。现在有底气正式揭牌,是该中心已有全方位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为了促进贵州省器官移植中心高质量发展,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决定帮扶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当天,双方正式签订了帮扶协议。
有专家分析,贵州省器官移植中心的揭牌与高质量发展,标志着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可以开展肾脏、肝脏、胰腺、小肠等移植手术,对全省的大器官移植将起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也为需要器官移植的贵州患者就近带来更多的希望,大部分患者不必辗转到外省进行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