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州刺梨产业党组织带富一方群众
贵州日报  2019-02-14 16:00:17

  “我们是去年5月成立盘州刺梨产业委员会,随后成立产业委员会党委,将全市涉及刺梨产业发展的229个村合作社组织起来,整合分散的刺梨生产基地,通过结构调整、规模发展、示范打造,在全市统筹划分22个刺梨种植区,推动刺梨‘产、加、销’全产业链发展,做大做强刺梨品牌。”贵州宏财聚农公司副总经理邹雷介绍说。  

  作为贵州省主要刺梨产地,盘州市境内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个刺梨基地,如何让它们拧成一股绳,抱团发展,盘州市调研许久,决定成立联产业链党组织。  

  “没有党委的领导,就无法确定发展方向,党员们也没有归属感。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带动群众增收,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能够充分发挥产业党委把方向、保发展、促脱贫的作用。”  

  邹雷告诉记者,刺梨产业委员会党委成立以来,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把盘州刺梨产业革命引向深入,实现产业扶贫与公司转型发展互利共赢。  

  在培训农民方面,刺梨产业党委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积极组织党员和技术骨干深入田间地头,利用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进行宣传指导,通过基地实战培训班开展技术培训40余次、培训8000余人次。  

  “党委成立前,各村也会组织培训,但都是小规模的。党委成立后,我们把培训的规模扩大、内容丰富,让各村的党员作为代表参加培训,然后把学到的知识再带回村里去,省时又省力,效果也比之前好多了。”  

  在资金筹措方面,刺梨产业委员会党委下设融资党支部,多渠道整合资金参与到刺梨产业的发展,通过申请资金,“特惠贷”、银行贷款等形式,确保资金及时筹措到位,保障了基地产研中心建设和榨汁、果脯、原汁、饮料、口服液等7条生产线的采购安装。  

  在组织方式上,刺梨产业党委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凝聚各方力量,让公司、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连产连业、连股连心,创新采取“党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产业。  

  在利益连接方面,刺梨产业党委坚持以产业促脱贫,刺梨进入盛果期后,农户每年通过每亩基地的土地,可获得保底分红费、管护费、二次分红、林下经济获得收益2210元。  

  此外,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刺梨产业党委将全市413名刺梨产业链上党员统一编入育苗、种植、管护、采果等18类工作岗位,实行多名党员联合定岗包保,制定包保职责。  

  通过刺梨产业党委的引领,2018年,盘州全市9万户31万名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刺梨产业发展,人均分红806元,带动2.3万户5.7万贫困人口走上产业致富的路子。(记者 黄瑶)

编辑:周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