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磅礴力量 夺取决战胜利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基层的和谐稳定。对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来说,建立科学完善的社区治理体系、共筑幸福和谐家园尤为重要。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社区再造和重建工程,上百万搬迁群众从大山中走出来,进入城镇集中居住,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必须从一开始就扎实抓好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因地制宜,通过聚焦机构设置科学化、社区管理网格化、居民自治规范化、治安防控立体化建设,实现强基固本,让群众搬进新家后有社区可依靠,想办事有门路,遇难事有“娘家”。
抓好社区治理体系建设,首先要合理设置管理单元。全省各地安置点大小不同、规模各异,在对社区机构进行设置时,是设立街道办事处,还是设立社区居委会由所在乡镇(街道)进行管理,就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考虑安置地的城市规划、建设规模、发展空间、社会管理等因素,必要时适当调整安置点周边行政区划,以有利于社区的管理和发展,同时促进搬迁群众和安置地原有群众尽快实现社会融合。
抓好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还要合理设置管理机构。搬入新家是要让大家越搬越好,要让他们有可学技能之地、有可就业之岗位,对社区尽快熟悉、让“陌生感”迅速消退,搬迁群众便能定下心来、安下身来。在设置机构时就要特别注意强化就业培训、产业发展、社会事务和治安管理等职能,合理设置机构。也可在重点迁出地的乡镇抽调熟悉情况的干部,到安置地联合办公,共同做好后续扶持工作。对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覆盖到各安置点,为群众搭建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载体,提高服务实效。
抓好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要注重建立健全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易地扶贫搬迁,对于搬迁群众而言,虽是需“离开故土”,却不是“客居他乡”,而是要在更适合居住和发展的地方构筑属于自己的新家园,搬入新家的群众皆是“主人翁”。因此,要及时启动安置点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推进安置社区民主决策制度建设,完善村(居)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推动居民自治规范化。
抓好社区治理体系建设,要注重建立健全治安防控机制。根据安置点规模、安置特点和当地治安情况,要在社区合理设置警务室,增强群众“安全感”。同时,要选派政治立场坚定、服务意识强、善作群众工作的干部加强群防群治工作。统筹实施“天网工程”和“雪亮工程”,做好社会风险防范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确保搬迁群众居住环境安全、和谐、稳定。
构建良好的社区治理体系,可以有效化解搬迁群众在新家中遇到的矛盾纠纷,有利于建设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