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就如何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专访了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杨斌。杨斌从生态文明建设贵州优势、生态文明取得的成就、贵州生态文明发展的方向等方面作了解答。
杨斌说,2016年,贵州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建设助力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明显。贵州地处长江、珠江上游,是长江、珠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对长江、珠江中下游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的实施有利于发挥贵州的生态环境优势和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成果优势,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重大制度成果。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绿色经济,形成体现生态环境价值、增加生态产品绿色产品供给的制度体系。
有利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让人民群众共建绿色家园、共享绿色福祉,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
谈到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就,杨斌说,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贵州以务实的行动和举措保护天蓝、地绿、水清,让更多的“绿色红利”惠及于民。始终坚持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省25个县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30%的县(区、市)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并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工程。贵州还通过创新体制破解既要发展又要保护的难题,取消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10个县GDP考核,率先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建设、率先建立赤水河流域跨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率先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率先推动环境资源法庭全覆盖、率先开展单株碳汇生态扶贫试点等。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助推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杨斌说,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坚守“多彩贵州杜绝污染”的发展底线。作出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筑牢绿色屏障、完善绿色制度、培育绿色文化“五个绿色”部署,用“绿色+”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生态要素向生产要素、生态财富向物质财富转变,推行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绿色富民、惠民转变,持续释放绿色红利,让绿水青山真正为百姓带来金山银山。
杨斌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践中,贵州在积极摸索和实践。一方面,要加快实现现代化进程,加速经济发展,实现全面脱贫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因此,实现绿色发展,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既可以保护脆弱的喀斯特生态环境,又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作者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