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穗县款场乡桂平村属于三穗较为偏远的村寨,入住县城是一代又一代桂平人的梦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落实,满足了桂平人的心愿,加上该县以岗定搬的得力措施,更是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真正的让搬迁群众安心。
家住三穗县款场乡桂平村新上组的杨昌烈,家庭成员4位,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到三穗县寨坝小区。儿子杨胜炜在三穗第三中学读书,享受教育扶贫政策获得资助4125元;女儿吴桃花在贵州民族大学读大二,享受普通高校兜底资助3700元/生/年,教育扶贫累计获得资助14360元。在享受了住房保障、教育扶贫政策的基础上,妻子欧积天参与了县里组织的中式烹调师培训班,学得了一手好厨艺,被聘用到三穗县人事局当厨师,从事公益性岗位,每月有1470元的收入。培训期间,欧积天还获得就业补助资金培训补贴2100元。加上杨昌烈在家的种植养殖生产经营性收入可达2000元;每月660元的低保金与每年840元的养老金。此外,杨昌烈家庭还获得村级合作社林下养鸡项目分红420元,并获得5万元贴息特惠贷。家庭已全部参合,并实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得益于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杨昌烈一家的生活过得红红火火,开开心心。
同样是来自三穗县款场乡桂平村新下组的杨国云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人,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至寨坝小区。户主杨国云劳务输出在广东四会市烧铜每月收入4200元;妻子杨再美在三穗牌坊边从事洗车,月收入2000元。搬入三穗之后,张再美还考了驾照,买了小车,并获得驾照补助3000元,同时享受就业奖励1000元。易地扶贫搬迁旧房拆除复垦复绿补助1.5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装修补助2万元;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民政救助1500元/人/年,共计7500元。大女儿杨贞仙在三穗民高就读,二女儿杨真银在八弓镇中心小学就读,两人均享受教育扶贫各项政策。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加上各项扶贫政策的精准帮扶,杨国云家的日子正一天更比一天好。
近年来,三穗县坚决贯彻落实省州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的要求,按照产城融合的布局,坚持以岗定搬、以产定搬,不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确保搬迁群众一步住进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该县精准谋划强配套,让搬迁群众“过得顺心”。一是精心布局安置小区。坚持县城集中搬迁,在县城地理位置优越、出行便利的地段以及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区,规划建成寨坝、永灵、塘边、新穗、将军府和经济开发区6个安置小区,所有安置小区在2公里内有工业园区,1公里内有车站、行政(政务)中心,0.5公里内有学校、医院和农贸市场,小区门口均设有公交站台,满足移民生产生活需求。二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按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每个小区都建立和完善建设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物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警务室、卫生室、便民超市等配套设施场所,为移民群众提供各项便民服务。目前,共落实搬迁户子女就近就学2645人,参加医疗保险达100%,最低生活保障879户2284人。三是抓好社保接续工作。目前,已全部发放县内搬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市民证”,为移民群众办理城镇低保、医疗养老保险等提供便利,确保不因搬迁而断保漏保。
三穗县以岗定搬稳就业,让搬迁群众生活放心。该县精准管理“清”底数,按照有劳动力搬迁家庭至少一户一就业的要求,通过自主研发“三穗县易地扶贫搬迁网格化管理平台”软件,建立劳动力培训就业台账。将县内搬迁的4110户17455人信息录入管理平台进行动态管理,提前谋划就业岗位,实现家庭信息与就业服务无缝对接。同时做到精准培训强技能。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和劳动力意愿,采取技能人才培训、企业自主培训、劳务订单培训等方式,重点开展家政服务、育婴师、中式烹调师及电工、焊工、竹编、挖掘机等技能培训,全面提高搬迁群众的就业创业技能和就业率。目前,已培训3946户5942人,培训后就业5447人。与此同时,三穗县还做到精准服务“送”岗位。通过“量身订制”和“送岗上门”的方式,在每个安置小区设立了就业服务办公室,逐户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上门服务,创建扶贫车间3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71个、扶贫专岗269个,引导和推荐输出4829名劳动力到对口帮扶杭州市及其他东部城市就业。目前,县内搬迁有劳动力家庭3946户劳动力8782人,已就业创业3946户7716人,其中县内就业2887人,劳务输出就业4829人,全面实现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就业”目标。
据悉,目前,三穗县共搬迁4314户183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47户17626人,占总搬迁人口的96%;县内搬迁4110户17455人,跨区域搬迁204户861人,超额完成了“十三五”搬迁任务。(作者 吴子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