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城县打造素质优良的职业化辅警队伍
贵州日报  2019-04-24 13:33:49

  法治实践  

  长期以来,公安辅警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资待遇低、整体工作效能低、流失率高等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这支队伍发展的“老大难”问题。  

  自2018年3月水城县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职业化管理改革拉开序幕以来,通过严把招录关口、完善管理机制、健全教育培训、严格队伍管理等机制,该县打造出了一支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职业化的辅警队伍。 

  为提高辅警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城县严把招录关口,将原有的1088名辅警压缩到650人,提高他们的工酬待遇,薪酬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人员和公安民警同等管理,社会保险参照企业职工保险相关规定执行,走职业化道路,将辅警工资等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予以财政保障,达到了稳定队伍,加强队伍建设的目的。 

  同时,出台《水城县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和《水城县警务辅助人员基本行为规范(试行)》,从人员招录、岗位职责、工资待遇、职业保障、管理监督、激励奖惩、教育培训等方面对辅警管理进行全面改革,就改革后的职位设置、选拔任用、待遇保障、激励机制、干部培养、教育培训、考核管理、监督约束等事项予以明确,不断理顺和完善管理上存在的不足。该县还建立了完善的职责任务和岗位管理措施,明确辅警职能职责,努力推进辅警队伍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辅警队伍整体素质优良,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

  此外,为加大辅警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水城县还制定了符合辅警人员实际的教育培训模式,并科学完善考核考评体系,定期对辅警的工作绩效、遵章守纪、教育培训等情况进行考核。  

  2018年6月12日,一段视频在网上走红。视频中,一名身着警服的男子拨开层层围观的人群,抱起一个抽搐的女孩往救护车飞奔而去。 

  视频中穿警服的男子名叫魏捷凯,是水城县公安局滥坝派出所驻小山社区警务室辅警,被救助的小女孩系水城县五小学生。小女孩因为淘气,用雨伞把商户的雨棚戳破,惊吓后不停哭泣导致抽搐,围观群众拨打了报警电话及120急救,由于事发地道路狭窄,又遇晚高峰,救护车无法驶入,魏捷凯便抱起小女孩往救护车跑去。抖动的画面记录了这感人的一刻,被网友称为最温暖的公主抱,网友们纷纷点赞评论:穿过人群抱起我的不是白马王子,而是警察叔叔。

  2018年8月28日,水城县公安局都格派出所驻垭口村辅警聂建业同副所长袁春一起,来到贫困户敖大爷家,为敖大爷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身份证的难题。 

  就在刚被录用没多久,聂建业在入户走访时发现敖大爷因腿脚不便,自二代身份证换证、要求采集录入指纹后,就再也没用过身份证,导致其很多贫困户的帮扶政策都没办法落实。聂建业向所领导反映后,在水城县公安局治安大队的指导下,这一天他们带着离线指纹采集工具,为敖大爷办理了身份证。  

  “这真的太方便了,以前去派出所办事还要下山,现在警务室就在家门口不说,他们还照顾我这个老头子,上门给我办。”敖大爷激动地向在场围观的群众说道。 

  据悉,2018年7月18日,水城县通过招录的650名合同制辅警,在经过为期15天的封闭式岗前培训后,全部沉入基层一线,在民警的带领下,承担起了基层一线的武装查缉、巡逻防控、基层基础等大量公安业务工作。

  该县以辅警改革为抓手,以“一村一警”为依托,使得家门口的警务室不仅仅是基础信息采集的触角延伸,更是村里巡逻防控、警情先期处置、服务群众、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警务触角延伸,真正让群众享受到了安全及便利,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据不完全统计,水城县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职业化管理改革以来,水城县公安局各类基础信息采集等达300余万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600余条,协助侦破案件92起。(作者 王小秋 龙蓓)

编辑:孔令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