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贵阳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贵阳市开展“共筑行动”推进搬迁群众融和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贵阳市将开展“共筑行动”,探索构建党员干部与搬迁群众长期结对的帮扶机制,促进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为切实解决搬迁群众面临的各种不适应及风险问题,贵阳市将统筹推进“六个坚持”和“五个三”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共筑行动”,探索构建党员干部与搬迁群众长期结对的帮扶机制,扎实推进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打通服务搬迁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共筑机制方面,市级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安置点制度,相关区(市、县)是开展“共筑行动”的责任主体,形成政府主导、党员主帮、群众主体,社会各类资源广泛参与的帮扶机制,确保结对帮扶工作实现安置点全覆盖、搬迁户全覆盖。相关区(市、县)根据搬迁安置点实际情况成立临时党委,由县级领导任书记。安置点同一栋楼或同一个单元的帮扶干部组成一个党小组,由科级领导干部任党小组组长。一名党员干部结对包保一户搬迁群众,着力构建“党员包户、组长包组、书记包点”的三级长效结对帮扶网络。同时,注重发挥搬迁群众主观能动性,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
党员干部要掌握帮扶对象基本情况,为精准帮扶准备好第一手资料。结合实际需求开展“5+N”活动,与搬迁户一起,开展去一次学校、到一次医院、逛一次菜场、进一次银行、乘一次公交车。提供至少一次培训或就业信息,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主题活动等方式,宣传好党的政策。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一对一”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成效。
根据搬迁群众实际需求,贵阳市还将引导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爱心捐赠活动,使搬迁群众感受到社会温暖;鼓励公益组织、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根据自身特点、专业特长,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开展助教支医、文化服务、创业引领、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根据社会爱心人士的帮扶意愿,对有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重病人的家庭建立“党员+爱心人士”的双重帮扶机制。
同时,搬迁群众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加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就业本领和能力,并结合自身家庭条件、从业经历和就业能力等情况主动争取工作机会,实现从“要我就业”向“我要就业”转变;要树立良好家风,摈弃农村陈规陋习,处理好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处理好各类利益纠纷和矛盾。(作者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