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谷之光交相辉映 乡村振兴大步前行
贵阳日报  2019-05-22 11:05:24

  再过几天,2019数博会将启幕,全球大数据再次迎来“贵阳时间”。

  新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可以说,谁掌握了大数据的主动权,谁就赢得了核心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嘱托,细化实化“八要素”坚持用活“五步工作法”,精准把握“八个关键细节”,贵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奏响乡村振兴强音,加快大数据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为全省夺取脱贫攻坚战全胜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

  大数据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让贵阳的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贵阳“一乡一品、一品一业”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发展愿景正在迈向现实。

  大数据促进城乡资源双向流动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贵阳把破题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作为主要抓手,以大数据为“钥匙”,开启乡村振兴的大门。

  贵州第一“淘宝村”——息烽县立碑村就尝到了甜头。未发展电商之前,立碑村及周边的农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农产品种植和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以及销售渠道单一,是我们以往农产品滞销的主要原因。”立碑村村支书龚兴春说,“互联网+”减少了中间环节,让藏在“深闺”的农产品走出大山、流向城市、销往世界。

  去年10月,立碑村网络零售额又一次突破3000万元,再度成为2018年“中国淘宝村”,也是迄今为止我省唯一的“淘宝村”。“淘宝村”的成功经验不仅是全省各地发展农村电商的范例,而且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立碑村村民黄琪还记得世界银行原行长金墉在去年11月造访家中的情景,看到满货架的商品,金墉问:“你卖的这些猕猴桃都是村民自己种的?”“都是村里种的,我从村民那里进货,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靠卖村里农特产品的黄琪,月收入高达3万元。

  电商赋能,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如今,息烽当地的“纯然息品”“黔味坊”“立碑村美味源”等网店日发货量达200单以上,网络零售额年均100万元以上,猕猴桃、贡米、辣子鸡等产业迅速发展,带动大量村民脱贫增收。

  立碑村的成功,与贵阳借力大数据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分不开。从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全市完成网络零售额106.58亿元,增长35.91%,占全省59.13%。

  目前,贵阳建成8个县级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和600余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含区市县自建)、5个“村淘创富”示范村,农村乡级快递网点覆盖率达100%。

  久久为功,贵阳交出了可喜的成绩单,也展现出勃勃生机。城市的人力资源、资金等要素不断涌向农村,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全市636个村开展“三变”改革试点,22万农民变股东、村集体以土地资源入股20余万亩,财政投入资金2亿元,形成股金1.5亿元,参股经营主体达378个。

  下一步,贵阳将抓好主体培育,立足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同时抓好信息化平台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大数据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加快振兴乡村进程,人才是关键。作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核心区,贵阳用好大数据这一技术“助推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打造一支“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队伍。

  做好人才技术培训。贵阳先后出台《贵阳市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贵阳市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程指导计划(2018—2020年)》等方案,从顶层设计上明确责任、保障经费、强化监管,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促进农村贫困户就业。贵阳根据省里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平台,农民可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在村活动室、农民讲习所等地集中收看培训内容,也可自己在家中收看,通过远程授课的形式,帮助农民提升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通过该平台,深入挖掘农村农业大数据的“政用、民用”价值。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贵阳突破农村电子商务网点的基础设施、物流配送、运营等发展瓶颈,打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联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大学”等培训机构,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电商培训,提升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及农村现代流通水平。

  清镇市卫城镇犀牛村村民周斌斌就是接受电商培训的其中一员。2015年11月,在参加清镇市第一批“农村淘宝电商”合伙人培训班后,周斌斌成为犀牛村农村淘宝服务站负责人。“技术培训让我学到了新知识,提升了运营水平。”周斌斌说。

  周斌斌只是贵阳通过“互联网+”加快人才技术培养的代表。贵阳通过远程授课的形式开展农民继续教育和专业技能学习,帮助农民提升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能力水平,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致富带头人等,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引擎”。

  培训中,贵阳围绕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奶瓶子“五子登科”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农业精准扶贫等领域,通过“互联网+”等远程授课的形式,在全市扎实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加快培育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通过“互联网+”模式,催生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

  同时,“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的应用,加速培育了有知识、有文化、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农民,在信息化的助力下能够以一当十,辐射带动新农民新主体成长,较大程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率。

  来自贵阳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显示,贵阳2018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从去年9月开始,至今年4月份结束,计划培训1974人,实际完成2014人。

  大数据助农业跑出“加速度”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乡村才能振兴。为农业插上互联网“翅膀”,才能更好地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扎扎实实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大数据助力农业跑出加速度,贵阳有这个优势,也有这个底气。

  修文县香巴湖村的猕猴桃种植大户周珍品,就深刻体会到了大数据带来的巨大变化。“地里居然要装摄像头,还有些稀奇的设备立在地里,技术人员还教我们用电脑。”周珍品回忆说,当时觉得很稀奇,不知道这些“高科技”能干啥。

  “现在会用了,才知道这些东西真厉害。”周珍品说,电脑会采集土壤、空气、树苗的相关数据,然后进行分析,并给出管理和调整的方法。他坐在电脑前就能管理猕猴桃,这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

  周珍品算了一笔账,自从采用了大数据手段,他家猕猴桃的生产成本降低了20%,产量反而提高了30%。

  因为大数据,传统的劳作方式和销售模式被颠覆。“我们正在探索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实现市场精准投放,针对不同地区,利用技术手段,采取订单式的方法生产出符合地方口味、出口标准的猕猴桃,让修文猕猴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局副局长黄亚欣说。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修文猕猴桃实现了产、销等环节的全程检索、全程管控、追踪溯源,使产品百分之百实现生产有规程、有记录。

  无独有偶,通过在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管理方式精准化方面积极试点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贵阳已有10余家企业在茶园基地建设了前端视频采集系统、环境监控系统、生产数据采集系统。

  “种植、养殖大数据可持续采集更新体系、农产品市场和销售价格大数据库的应用,带动了贵阳农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潘剑说。

  在贵阳,大数据带给农业的变化远不止于此。数据显示,2015年建成的“贵阳市果蔬生产管理信息服务平台(一期)”,目前已上线精品水果生产企业、基地达到了109家,涉及10个精品水果品种,涵盖追溯面积10.7万亩。

  走进开阳县数谷农场,农业物联网正在通过精准的环境控制,为不同植物匹配适宜的生长环境,同时结合室外气候、温室内环境、植物种植状况等信息,提出优化后的整套环境控制策略;

  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推出基于身份链和数字钱包,结合诚信管理服务的个人便民应用产品,通过“大数据三变”,打造“会思考的村庄”;

  ……

  在全省各地深入开展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同时,贵阳正发挥自身的大数据优势,让大数据在乡村振兴征程上释放出强大动能。

  大数据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贵州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贵阳的干部群众始终牢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切实强化省会担当,凝心聚力带动全省脱贫攻坚。

  正是在这样的使命引领下,贵阳依托大数据发展优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推进大数据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现代化农业体系“家底”愈发厚实。

  从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贵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成82.78万亩,种植特色农产品200万亩,乡村旅游收入150亿元;新增省级农业高效示范园区4个,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61个;贵阳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一产增加值完成153.1亿元,增长6.6%,现代农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9%。

  正是在这样的使命引领下,贵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省会意识、担起省会责任、秉持省会标准,不断提升引领力、辐射力、聚集力、创新力,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省脱贫、全省发展。

  2018年7月,中共贵阳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向全市各级各部门发出号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只争朝夕、苦干实干,为全省脱贫攻坚战发起总攻、夺取全胜作出新的更大的省会贡献;

  2019年3月,贵阳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贵阳市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行动方案》提出,深入实施社会帮扶,开展社会力量参与帮扶工作;开展对外帮扶助推全省脱贫攻坚,实施大市场带动等“六大工程”,带动11个受帮扶贫困县脱贫攻坚,助推天柱县、普安县、长顺县脱贫摘帽;

  ……

  3月15日,占地1000亩,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的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开业。作为贵阳市推动“大市场带动大扶贫”的重要实施主体,贵阳农产品物流园精准发力,打造农产品经营“航空母舰”,搭建智慧农批云平台,为产业扶贫插上大数据翅膀。

  建成后的智慧农批云平台将是贵州省首个实现对供应链、园区、O2O交易、支付结算等全过程进行智慧化管理的平台。贵阳农产品物流园也将成为贵州首个数字化、智慧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云平台智慧交易终端可通过IC卡、银联卡、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易,提高工作效率。云平台还将搭建电商平台,提供线上交易渠道,打通线上线下壁垒。

  依托贵阳大数据产业优势,智慧农批云平台可进行农产品生产流通数据的集成、分析、发布和共享,形成西南地区农产品信息中心、价格中心;可根据系统数据,分析供需关系,为贵州省农产品扶贫基地科学确定种植养殖规模提供指导依据,减少资源浪费,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通过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威宁的土豆、赫章的核桃、罗甸的火龙果等绿色农产品被“搬”到贵阳市民的餐桌上。与此同时,物流园与贵州8个市(州)签订保供协议,形成上下游渠道的精准对接,打造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建立中央大厨房,直供生鲜超市、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大型酒店厨房,为B2C生鲜电商提供分拣加工、仓储物流、冷链配送等专业化服务。

  发挥贵阳大市场作用带动全省大扶贫是贵阳大数据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2018年,贵阳实施对口帮扶项目59个,安排对口帮扶资金1.49亿元,采购本省农产品120万吨,提供就业岗位17.6万个,带动省内1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新时代,大数据的“基因图谱”正向广阔的筑城乡村拓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孕育着无比美好的未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阳将持续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作者 廖黎明 刘健)

 

编辑:周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