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抓实干 比学赶超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全国搬迁人口最多、任务最重的省份。“十三五”期间,全国搬迁约1000万人,贵州就有188万人。
这份成绩创历史之最。目前,全省共建设安置点946个,建成住房44.2万套,搬迁入住144万人。今年6月底,将全面完成188万人搬迁任务。
白墙灰瓦,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安静祥和。“搬进新天地,迁出好日子”是安顺市西秀区彩虹社区安置点6000多名居民如今生活的真实写照。45栋1484套住房,学校、医务室、图书室、警务室等配套齐全,开启了搬迁群众新生活。
“新家好!”说起搬迁,家住彩虹社区二单元102室的何天友直夸党的政策好。客厅墙上,两张新旧住房对比照片,诠释了搬迁前后翻天覆地的变化。
搬迁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源自贵州着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这篇大文章。2018年,贵州紧扣“六个坚持”抓落实,着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全面提高搬迁质量和成效。
围绕脱贫抓搬迁,贵州探索出以“六个坚持”贯穿始终的新路子,即坚持省级统贷统还、坚持以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坚持城镇化集中安置、坚持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坚持让贫困户不因搬迁而负债和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
为帮助贫困户“挪穷窝”,我省实施了差别化补助和奖励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住房补助2万元,同步搬迁人口人均住房补助1.2万元;签订旧房拆除协议并按期拆除的,人均奖励1.5万元。
贵州省还成立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统贷统还”全省易地扶贫搬迁资金。各个移民安置点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坚决不让贫困群众因搬迁而负债。
城镇化集中安置成为贵州的实践探索和模式创新。
2018年,全省搬迁入住76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9万人,263个安置点全部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
如果说“六个坚持”规范了“怎么搬”的问题,成为贵州搬迁“前半篇文章”的根本遵循,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那么,“五个体系”则是系统解决“搬迁后怎么办”的难题。
2018年底,贵州省开始探索构建“五个体系”,即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文化服务体系,社区治理体系和基层党建体系,着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今年2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及7个具体实施意见,作出了全力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和基层党建“五个体系”的制度性安排,工作重心从以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转变。
目前,全省安置点已配套建成学校333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235个,户籍迁移36.72万人、转移医保72.58万人,建立街道办事处17个、社区居委会202个、党支部或党小组514个,为如期脱贫和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天早上8时半上班,下午5时下班。做得多的时候,一天有两百多元收入。”惠水县新民社区陈少英说,社区建有扶贫车间,家门口就能挣钱,下班还能带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新民社区支部书记罗应和告诉记者,一开始,社区380多户人家只有一辆二手面包车,现在有160多辆车辆。已有168户自主创业,128人通过社区开办的劳务公司从事清洁、保安等服务性工作,获得稳定收入,而且全部实现了就近上学、看病、工作。
据随机入户调查结果显示,搬迁群众对政策执行满意度为99.46%;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为99.03%;住房满意度为98.28%;就业脱贫措施满意度为97.95%
2019年4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在贵州召开。“怎么搬”和“搬后怎么办”的贵州经验和做法,得到省外代表点赞。
贵州这场刷新历史的大搬迁,搬来了新生活、新未来!(作者 赵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