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港村驻村工作队员正在种植灵芝菌棒。
5月13日黄昏,沿河自治县中界镇高峰村,在农业产业园务工的村民们正陆续归家。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穿过几户村寨,就到了苏州张家港市善港村驻高峰村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的驻地。
一栋普通的民房,院边立着一块“党员干部初心历练基地”牌子,紧闭的大门两边贴着一副对联:“善港情深诚信克难扶贫不畏山川远,高峰奋袂协力攻坚济困结缘日月长。”
“有人在吗?”不见人影,同行人员随口喊了几声。
“在呢!”一个身穿迷彩服的中年男子,应声从侧面的屋子出来,手里还拿着菜铲。他叫杨文峰,是善港村驻村工作队的一名队员。“其他队员还在园区干活,我提前回来做晚饭。”
寨子下方不远处的山谷里,是善港村帮扶建成的有机农业园区。白色、黑色的10来个大棚整齐排列,棚边路旁种满李、梨等果树。
去年3月,善港村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向高峰村派出精准脱贫驻村工作队。针对高峰村的困境,善港村驻村工作队围绕党的建设、文化建设、乡村治理和产业致富重点开展工作,高峰村有机农业产业园是产业帮扶中的一个重点项目。
大棚里,善港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朱洪伟正带着10多名队员在放线、浇水、耕地。“这几个大棚要种植灵芝,菌棒已经运到,必须加快种下去。”
为让3万多棒从苏州运来的灵芝菌棒在高峰村落地生根,这几日,工作队与村民一起和时间赛跑。务工的村民下班后,朱洪伟和队员还要加班,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
晚上7时30分,工作基本完成,朱洪伟开始分批送队员返回驻地。工作队15名队员,只有一台车和朱洪伟一个驾驶员。送最后一批队员返回时,已是晚上8时30分。
“今天真累!”一上车,队员王志杰瘫坐在座椅上,发出感叹。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8点半,连续10多个小时的体力活,已经让他两腿都站不稳了。
“没办法,时间不等人,运来的灵芝不及时种下去会烂掉的,挺过这两天就好了。”朱洪伟自己也累得全身发软,但他仍安慰队友:“回去吃点好吃的,喝点饮料解解乏。”
住在村头,远离集镇,所谓好吃的,也不过是队友杨文峰做的饭菜。杨文峰平时兼任厨师。“老杨技术有限,而且时间也有限,忙时和闲时,同样的菜做出来的味道都不一样。”朱洪伟笑道。
这几日抢抓时间种灵芝,中午12点回驻地,下午1点就得跟着部队下地,给杨文峰的时间仅有1个小时。
“工作队怎么不聘请一个村民负责做饭呢?”记者问。
“全村在家劳动力仅有80多人,还有部分在村外务工,若请一人做饭就要多占用一个劳动力。大家都在全力谋发展,我们也要克服困难,和大家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朱洪伟说。
在朱洪伟眼中,村里每一个劳动力都格外珍贵。他和村支两委协商,结合实际将全村在家的劳动力整编成村民务工队,并按年龄划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按照劳动强度进行分工,以提升工作效率。
一年多来,高峰村民从最初的观望、依赖,变为主动积极参与。这几日抢抓时间种灵芝,很多村民便把午饭带到工地,更有的村民中午吃两个萝卜充饥。
“务工不是为挣多少钱,而是为了跟着他们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他们一起同心协力把产业管理好、发展好。”被任命为村民务工队队长的村民杨秀珍说。
晚饭时,朱洪伟和队友们讨论商定,工作队出食材免费为村民提供午饭,做饭地点在产业园区旁边的村主任家,由杨文峰和村民一同负责。
吃完晚饭,收拾完毕,已近晚上11点。“大家早点休息,等种完灵芝工作强度就会小一些了。”朱洪伟说。实际上,有几亩地的吊瓜要打水泥桩,草莓地要改种美国金瓜,山上还有100多亩茶叶没有修剪,这些活都还在等着他们……(作者 杨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