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顺经开区磊跨村:种下白扇菊 开出“致富花”
人民网  2019-06-20 17:16:34

  在外务工10余年,家住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幺铺镇磊跨村的伍兰,今年决定和爱人一起回村发展。“以前担心回家挣不着钱,现在村里有了产业,上班就在家门口,收入也稳定,当然要回来。”伍兰说,菊花产业的发展和扩大,不仅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大家对未来的生活也更加有了盼头。

(市州)安顺经开区磊跨村:种下白扇菊 开出“致富花”

  磊跨村在产业入驻之前就进行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丁雪 摄

  产业“引进村” 就业“不出门”

  伍兰今年40岁,上有70多岁的父母,下有2个10多岁的孩子。为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伍兰和爱人这些年一直在浙江务工。然而随着父母年龄逐渐增长,孩子慢慢长大,老人对孩子的照顾越显力不从心。

  2019年春节,回家过年的伍兰得知从福建来的客商要在村里发展菊花种植产业,于是决定留下来试试。经过前期的培训和学习,今年3月,伍兰正式成为菊花基地的一名专职工人,栽苗、提网、抹芽、采摘……每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能拿到2800元工资。如果加班,还能拿到额外的加班费。“过去孩子处于‘放养’状态,老人讲不听,父母管不了,只从回来之后,小孩听话懂事多了。”伍兰笑着说。

  在磊跨村,同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还有30多人。这个过去一直以传统种植为主的村寨,如今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拿固定工资”的转变,大家生活越来越好,精神面貌也变得不一样。

  “菊花种植是一个兼具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该产业不仅能解决大量村民就业的问题,大家还可以学习菊花种植技术,为长久脱贫打基础。”幺铺镇党委委员张显林说,自贵州开始推行产业结构调整,磊跨村便一直在寻求发展之路。

  2018年年初,幺铺镇利用青岛西海岸新区对口帮扶资金在磊跨村兴建了3400平方米的连体大棚,并直接分到贫困户手中引导大家种蔬菜。但由于缺资金、缺技术、缺销路,导致蔬菜种植的效益并不理想,这也让许多大棚一度空置下来。菊花产业的引进,不仅让当地良好的基础设施得以有效利用,对村民的带动作用也是立竿见影。

(市州)安顺经开区磊跨村:种下白扇菊 开出“致富花”

  大棚内即将实现采摘的菊花。丁雪 摄

  找准“着力点” 村民乐开颜

  盛夏6月,记者走进白扇菊种植大棚,只见长势茂盛的菊花已经结成花骨朵。基地负责人刘峻告诉记者,第一批种植的60万株白扇再过一周便能采收,并将按照品类出口到日本和韩国等地。

  刘峻在福建厦门从事了多年花卉种植和销售工作,有着完整的技术团队和销售渠道。他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祭拜方式的转变,菊花逐渐成为祭祀用花首选。白扇菊由于花型美观、洁白无瑕,市场需求非常大,产品供不应求。为此,2018年,刘峻开始寻找新的发展基地。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峻认识了张显林。在其大力引荐下,刘峻将目光聚焦在基础设施保障都十分良好的磊跨村。

  “没想到入驻之后,一切都那么顺利。”刘峻说,由于磊跨村之前在水、电、路、讯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得相对完善,这为企业发展节约了大量开支。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当地的海拔、气候等甚至比厦门更适合白扇菊和神马白菊等花卉的种植。

  在刘峻的规划中,今年7月份开始着手的第二批菊花种植,不仅会增加新的种植品种,菊花的苗圃基地建设也将同步启动。村民除了可以在基地里务工,还可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菊花苗的培育和管理。届时,公司会给村民提供成熟的种植技术并进行花苗回收,助力当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鲜花除了出口,还可以供来往的游客观赏。”张显林说,随着花卉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品种的增收,其产业延伸出来的效益将更加凸显。目前,磊跨村正在着手进行农旅结合的特色小镇建设,希望将花卉产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为该村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作者  孙远桃)

(市州)安顺经开区磊跨村:种下白扇菊 开出“致富花”

  村民在菊花基地里务工。丁雪 摄

编辑:周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