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云南掀起一阵阵古茶树宣传高潮的时候,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茶科分类专家杨世雄的第一反应就是很纳闷,贵州为什么没有参与宣传?贵州明明有古茶树宣传的资本。
6月27日,“探寻茶之起源——中国古茶树群高峰论坛”在贵阳市举行。论坛邀请了中国山茶科分类专家杨世雄与其他专家一起探讨茶之起源。
中国山茶科专家杨世雄围绕茶之起源进行探讨
杨世雄之所以会觉得“纳闷”,原因是他是贵州古茶树的“老朋友”,知之甚深。
1991年,杨世雄到贵州黔南州调研时就发现了野生茶树。那时候他还没有专注茶方面的研究,但贵州的古茶树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研究方向的转移,杨世雄开始专注茶方面的研究,并多次前往贵州习水县和晴隆县等地深入调查。
2015年,杨世雄前往习水县双龙乡双龙村杉树湾处对当地古茶树进行考察后,曾对随行记者说:“贵州古茶树品种非常难得,是珍贵的遗产资源,不同地方集群都有其特性,这些物种的保护和开发工作需要有关单位加以重视。”
2017年9月,贵州省颁布《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由省人大立法保护的省份。在本次论坛上,杨世雄非常认可贵州针对古茶树保护办法的《贵州省古茶树保护条例》,并再次强调了对古茶树保护的重视程度:“贵州对古茶树的保护非常完备,但是一些具备特异性状的古茶树要具有优先保护权,比如经过鉴别后具有优异形状的古茶树就要优先保护起来。”
贵州省88个县市区中42个县市区有古茶树分布,大约120万株。由于贵州立体的生态、多变的气候孕育了丰富的茶组(Sect. Thea)植物资源。在茶组植物分类中具有代表性的几大种如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大厂茶(Camellia tachangensis)、厚轴茶(Camellia crassicolumna)、秃房茶(Camellia gymnogyna)和茶(Camellia sinensis)在贵州均有分布。地方特色有性系品种更是在全国居于第一大省份,如湄潭苔茶(含石阡苔茶)、贵定鸟王种、都匀毛尖种、安顺竹叶茶等,是茶组植物分类研究天然的种质基因库,同时也是研究茶树起源、分类、物种多样性、茶树特异性状基因发掘以及特异、优质、高产、抗逆、抗病虫害茶树新品种培育的重要种质基因来源,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和潜在的社会经济价值。
在本次论坛上,杨世雄接受多彩贵州网记者专访时说:“贵州是世界茶组植物物种资源最为丰富的的地区之一,处于茶组植物原产地的核心地区,也是茶组植物起源中心的范围之内。”
专家介绍:
杨世雄(男,1963年出生)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山茶科分类专家。2001年获日本科技厅特别研究员(STA Fellowship)资格,长期从事茶树遗传多样性合作研究。主要从事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植物地理学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持续利用的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世界广义核果茶属植物的分类修订”、“山茶属茶组植物的分类修订暨茶树原产地的实质性考证”等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正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茶属金花茶组复合群的分类修订”,并承担“泛喜马拉雅植物志”山茶科的编研任务,以及湖南、广西、贵州等地油茶资源的调查与收集工作。(作者 孟祥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