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是底线、也是红线。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作为“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近年来,铜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四个最严”重要指示精神,组建市食安委,完成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合一”,成立市、县(区)两级综合执法办案机构,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强化食品从日常到专项全覆盖监管,从农田到餐桌全流程监管,让铜仁的食品安全放心,让“梵净山珍”更加健康养生。
“三品一标”认证守住食品源头安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孙志刚向全国爱茶者发出“如果大家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的邀请。铜仁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定位的“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这里青山如黛、碧水如镜、土壤干净、空气清新,不仅盛产无污染的名茶,而且盛产安全、健康、营养的食品。近年来,铜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好山好水好生态,“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紧扣“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果蔬、食用菌、油茶”六大产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梵天净土的独特禀赋孕育出优质的生态有机农产品,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梵山净水·健康水都”“梵净山珍·健康养生”荣誉称号。生态茶投产面积占全省的四分之一,位居全省第二,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抹茶基地;中药材在田面积70.05万亩,产量10.44万吨;食用菌规模种植3.88亿棒,年产量20万吨,印江食用菌获得“梵净蘑菇”食用菌品牌商标;油茶种植面积92.64万亩,茶油产量4700吨,其中玉屏被国务院授予“油茶之乡”称号。全市目前已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67.97万亩、产品436个、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109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1个,梵净山茶、石阡苔茶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玉屏黄桃、沙子空心李、德江天麻、梵净山猕猴桃、印江绿壳鸡蛋、沿河黑山羊、思南黄牛、郭家湾贡米等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远销省内外。
食品加工小作坊进园区管住食品生产安全。地沟油、僵尸肉、毒豆芽、毒奶粉、黑心月饼等问题食品,很多出自于缺乏监管的小作坊。为解决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散、小、乱、差,食品安全难监管的问题,铜仁市创新小作坊登记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推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分级分类管理改革,通过“一免二减三引导四扶持”政策引导食品加工小作坊进园区,建立“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集聚区”,食品生产实现标准化、规范化,食品安全监管实现集约化、集聚化,小作坊加工食品安全得到保证。如“思南花甜粑”“江口米豆腐”等铜仁特色食品,不仅安全让人放心,而且有标准认证,“铜货出山”更加提质增效。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控食品流通安全。在全市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将已登记注册的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管理,从“种子到餐桌”推进全品类、全区域、全覆盖、全流程溯源监管,守卫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如铜仁山久长青智慧云科技有限公司用大数据+农业溯源管理,实现农产品责任可认定、生产可记录、流向可跟踪、安全可预警、身份可调查、产品可召回,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放放心心食用。
规范检验检测把牢食品准入安全。完善检测体系,在思南、松桃、德江和玉屏建立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在各区县乡镇建立农产品检测室,形成市、县两级食品安全检测以定检为主、乡镇以快检为主的市内检验检测技术支撑体系。严管外来食品质量,以定期检测和专项抽检等方式开展食品安全抽查,委托第三方机构规范抽检机构抽检和检验检测行为,确保不合格食品和问题食品不流向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