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就业打头阵!让易地搬迁群众脱贫 黔南有招数
多彩贵州网  2019-07-10 14:21:32

  “纵观整个人社工作,社会保险保障就业、人事人才激发就业、劳动关系稳定就业。可以说,所有的工作都是服从服务于就业。”

  “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必须坚持就业打头,其余社会保险、人事人才、劳动关系齐发力。”

  ……

  今年以来,贵州黔南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严格遵循省委“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行动命令,充分发挥就业的引领作用,聚焦“搬出来后怎么办”等问题,积极探索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办法措施,推动形成以“就业”促搬迁、带就业、建家园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核准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5.24万人,开展培训1.2万人次,训后就业创业7660人。

  把牢就业基本盘 内外并扶促稳定

  对贫困群众来说,易地扶贫搬迁不是简单地“挪个窝”,更重要的是要给群众“挪个窝”铺好路。

  “现在哪里还好意思反悔哟……”曾经面对人社干部“三请而不动”的原黔南自治州长顺县摆所镇茅山村顶令组姚霍略显羞愧。

  姚霍之所以“不好意思反悔”,是因为他现在不但自己当上了超市“小老板”,而且还享受了更多的便利: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出门就有的公交站台、“一眨眼功夫”就到的县城中心。更重要的是,小区旁的移民学校、“四点半学校”等,彻底解决了其子女上学远、放学无人辅导等问题。

  实际上,像姚霍一样实现稳得住、能发展的易地搬迁群众,在黔南还有很多。近年来,黔南州把方便群众“家门口”就业作为“搬得出”的前提和基础,在全州109个易地扶贫安置点设立就业服务工作站,依托全州1574家园区企业用工需求,打牢了集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组织培训、劳动维权等于一体的“就业快递”工作基础,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至少“一户一人就业”。

  技能提升竞争力 志智双扶促致富

  据黔南三都县人社局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从2018年9月起至2020年,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每年以全免费方式,定向招收50名三都县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生,并给予每月1000元生活补助,确保顺利完成学业。

  与此同时,三都县采取放宽标准要求的方式,定向招录本地户籍贫困家庭子女,仅2018年,就促进13名易地搬迁家庭子女通过事业单位招考顺利就业,实现了通过“抓小”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这只是黔南志智双扶的一个缩影。在助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脱贫的实践中,黔南人社部门牢固树立技能是最稀缺资源和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思想意识,结合搬迁群众原有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积极开展以提高生活品质为主的厨师烹饪培训,激发其靠双手勤劳致富、靠技能同步小康的内生动力。

  为促进帮扶进一步深化,黔南人社部门还大力推广以“以工代训”为主的“订单”“定向”培训模式,扶持企业发展、助力搬迁群众技能提升,促进实现“农业技能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工业技能结合当地企业岗位、服务技能结合市场需求”的培训“三结合”不断强化。

  汇聚发展大合力 共建共享促和谐

  让搬迁群众转观念、稳得住、能发展,黔南人社部门积极引进企业入驻“扶贫车间”,进一步稳就业、促发展。还积极争取其他部门支持:打好劳作时差,举办“移民夜校”,让搬迁群众及时“补充营养”;将原生产生活进行还原,形成“乡愁馆”,让搬迁群众记得住乡愁、坚定发展信心;开展“双收家庭”“好媳妇”“好工人”等评选表彰,激发了搬迁群众共建、共荣、共享新家园的力量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稳定就业作为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夺取决战之年就业脱贫新胜利的根本,把全州7.3万名农村贫困劳动力及1460余名半(弱)劳动力组织起来,从思想上、类别上、方式上持续用力,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认识转变、技能提升,助力转移就业,稳定就业,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黔南州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严文敏表示。(作者 刘斌 贾过之)

编辑:周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