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从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贵州省毕节市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创新五大机制,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去年以来,共有12.31万省外农民工返乡就业。
据了解,毕节市约有农村劳动力446万人,长期以来外出务工人员体量较大。通过大力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毕节已调减传统低效玉米种植386.38万亩,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效,吸引外出农民工返乡就地就近就业人数不断增多。其中,常年在外省务工人员从2018年的132.92万人,减少到现在的120.61万人。
在就业组织上,毕节抓住农村产业革命机遇,重点实施马铃薯、牛养殖、蔬菜、中药材、茶叶等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工程,为贫困劳动力创造了更多就业空间。此外,通过建立“毕节就业云”公益平台,录入劳动力信息420多万条,并提供创业贷款申请、创业补贴申请和技能培训申报等网上便利服务,仅2019年春节返乡后,就有3.42万人不再外出务工。
在就业政策扶持上,毕节出台《毕节市促进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有力加大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奖补力度,引导金融资金支持返乡就业创业。同时,建立就业培训资金整合机制和容错免责机制,建设返乡人员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引导农业企业和专业市场为返乡人员提供就业创业实训服务,开展“短平快”技能培训,并选派971名专家组成服务团对农业技术难题开展“集中问诊”。
在就业企业带动上,毕节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招大引强”,引进多家大型企业,规模化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农户抱团的发展格局,让返乡人员有业可就。目前,已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70家,带动农户就业发展39.13万人。
在就业产业引导上,通过发展烘干、贮藏、保鲜、包装等农产品加工业和农资配送、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性服务业,毕节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引导返乡农民工发挥优势特长。同时,结合市场需求和地方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以及工程施工等关联劳务,增强农村产业对返乡就业的承载力。
在就业示范引领机制上,毕节积极培养农村创业带富能人,开展能人进支部、进讲堂、进田间、进实体“四进”活动,鼓励科技能手和致富能人带头创业、带动就业。同时,围绕“组织强、环境美、乡风纯、产业兴”,大力创建范本村,高标准建设县乡两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农业产业示范点,打造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目前全市10个县区已建县级领导示范点39个、乡级领导示范点990个,面积120多万亩,推动建成一批特色主导产业基地。(作者 贾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