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索“反租倒包”新模式 下好脱贫攻坚“一盘棋”
贵州日报  2019-08-05 13:24:14

  “1亩大棚收入1万元,3亩就是3万元,我们家包一年就脱贫了!”7月17日,提起“反租倒包”的效果,黎平县中潮镇中潮村村民宁瑞忠满脸笑容地说,他早就摘掉贫困户“帽子”了。

  黎平县中潮镇中潮村,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农民将原始土地租给合作社,合作社将成品土地承包给农民的“反租倒包”模式,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的附加值,利益连接贫困群众,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农业产业革命新天地,走好脱贫攻坚“一盘棋”。

  找准领头雁 建强战斗堡垒

  中潮村,距离黎平县城23公里,有耕地面积3169.47亩,黎洛高速穿村而过。

  交通条件优越,土地资源丰富,但中潮村却端着“聚宝盆”聚不到“宝”,群众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年春节一过,全村80%的家庭外出务工,大量的土地闲置下来,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村里的贫困户达146户513人。

  只有建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中潮镇党委一班人统一了思想,对中潮、上黄、长春、潘老寨等8个村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创新组织设置形式,成立了“中共中潮镇二望坡(村级)联合党委”,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产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力推动了村与村之间的融合发展。

  为了建强基层党支部,提升党组织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能力,上级党组织对中潮村支“两委”班子进行调整,找准“领头雁”,从有闯劲、有干劲、有思路的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中推选村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产业发展、技能技术、管理经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新当选的党总支书记吴长霖,是一名80后退伍军人,年富力强,思想活跃。

  农民得实惠 成功脱贫摘帽

  支部强了,效应立显。

  在吴长霖带领下,中潮村按照“党建引领,党社联建”的产业发展基调,通过党总支牵头,成立了村民入股的村级合作社,紧扣产业革命“八要素”,推行“五步工作法”,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中潮村选择见效快、效益好、带动力强的大棚蔬菜项目。

  土地只有集中在一起才能发挥资源优势,中潮村决定通过合作社来盘活村里的零散土地资源。以每亩800元的价格集中流转土地600余亩,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搭建大棚,修建观光娱乐设施、停车场和门面。将部分租来的原始土地投入资金集中整治成型后,再“倒包”给贫困户生产经营。

  在农户掌握生产管理技术之前,大棚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合作社优先聘请贫困户参与大棚的管理及蔬菜水果的种植,除支付劳务工资外,还特派专业技术人员传授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农户既拿到了远远高于传统种植收益的土地租金,又可以务工获得工资,年底参与合作社分红,还学会了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

  贫困户学习掌握了生产管理技术后,可以跟合作社倒包大棚基地,同时与合作社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确保农户基本利益不受损,劳动付出得增收。

  在村党总支推行“反租倒包”的号召下,宁瑞忠将家里3亩地流转给了中潮村合作社,每亩获得800元的租金收入。在合作社整合土地资源,投资搭建大棚后,他又以务工农户的身份加入合作社,一边务工一边学习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在掌握了技术之后,宁瑞忠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承包了3亩大棚。根据合作社的订单,他在大棚里种植葡萄、广椒、包包菜等更具经济价值的蔬菜水果,收成后,又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往广西、湖南等地。

  租大棚的第一年,宁瑞忠种植的蔬菜每亩收入达1万元,3亩地获得了3万元,还获得每亩地200元的租金差价,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子”。

  四季有增收 激发内生动力

  在村支“两委”领导下,村合作社以“统一品牌”“统一标准”为原则,以实现“四季有增收”的目标合理布局产业发展规划。同时,通过与广东、湖南等市场进行积极对接,选取市场行情好,当地适宜的蔬菜水果进行种植,极大提升了农业附加值,激发了群众特别是贫困户创业干事的内生动力。

  目前,共有30户入股群众通过“反租倒包”方式租赁大棚150个,主要种植西瓜和蔬菜,每个大棚为群众增加收入6000元。参与茶场“倒包”的农户,收入比原来在茶园打工增加1.5倍。石碑茄子基地参与“倒包”的农户收入也十分喜人,去年每户收入达5万元左右。

  推行“反租倒包”以来,中潮村不断发展壮大产业,激活了脱贫攻坚“一盘棋”。目前,该村拥有龙形冲茶场、七所蓝泥湾合作社、贵州天地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石碑茄子蔬菜基地、杨庄富春苗圃基地、林都名贵树种苗圃基地等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千亩生态农业示范园为主体的特色生态休闲小镇和观光农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带动了尹所、黄堡、永从等周边村寨和乡镇共同发展产业。(作者 石刚 彭婷婷)

编辑:周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