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河西街道茅溪村葡萄种植基地
9月的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锦江河畔,一个个500亩坝区,处处呈现丰收景象。
秋日里,碧江农村,500亩大坝中,稻浪翻滚,稻花香飘阵阵。大坝水田中,鱼跃虾戏土鸭嘎嘎,村民穿过阡陌劳作其间,美丽田园风光中一派兴旺景象。
“让乡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坐在葡萄架下,看着硕果累累,满脸喜悦的碧江区河西街道茅溪村农技专家杨庆合说,“农村欣欣向荣,农民生活才有希望。”
“过去这一坝多是杂草和玉米,农民收益普遍不高。近年来,政府扶持农民改种蔬菜水果,500亩坝区创造价值比往年翻了十倍不止。” 杨庆合说,坝区目前采取的“葡萄种植+乡村旅游”运营模式已基本成型,根据现有条件,坝区后续发展将采取“农旅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农业”模式,丰富坝区果蔬品种,做到坝区四季有果。
“绿色发展既得绿水青山,又得金山银山。”茅溪村村委会副主任肖成富认为,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草则草的原则发展坝区产业,不仅坝区经济搞活了,产业结构优化了。还促动培育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在坝区涌现。
碧江区河西街道茅溪村葡萄种植基地
2019年以来,碧江区重点瞄准500亩以上坝区,按照“一坝一策”结构调整方案,通过构建产业选择、主体培育、产业保障、产品营销、利益联结“五大体系”,着力破解农业产业种什么、谁来种、怎么推、卖给谁、惠及谁“五大难题”,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完善利益链,实现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三方共赢。
碧江结合生态条件、产业优势、经济区位、环境容量等因素,编制《碧江区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规划建设14个500亩以上坝区,总面积18629.1亩,建成机耕道18.8千米、沟渠管网12.4千米、产业路23.5千米,打牢现代农业基础。
碧江构建产业选择体系,破解“种什么”的难题。碧江瞄准铜仁主城区50万人口农产品消费市场,重点打造果蔬、油茶、食用菌、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主导产业及珍珠花生、白水大米等特色产业。
碧江构建主体培育体系,破解“谁来种”的难题。碧江引入、培育御诺乳业、桃李春风等龙头企业99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家庭农场220家,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加入合作社,吸引企业和能人到坝区科学种地。
碧江构建产业保障体系,破解“怎么推”的难题。碧江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2亿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扶持绿色高效农业项目,并派专家蹲点培训现代农民1600人,确保现代农业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碧江构建产品营销体系,破解“卖给谁”的难题。碧江成立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推进坝区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超市,依托农业大数据让农产品上网销售,卖向全国。
碧江构建利益联结体系,破解“惠及谁”的难题。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让坝区4207户土地流转有分红。组织坝区劳力到基地参与管理、劳动,14个现代农业示范坝区可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建体系、破难题,碧江坝区产业结构调整之路越走越顺畅。大坝是一篇锦绣的文章,这些长期耕作传统农业的坝子,在产业革命的浪潮中走出增收新路子。500亩坝区在实践中已经成为碧江农民为之骄傲的“幸福不动产”和用之不竭的“绿色提款机”。(碧江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