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阳交通正迎新时代发展之势后发赶超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9-10-13 13:49:50

  国际在线贵州消息(周文进):打开手机导航,输入“黔春立交桥”,会出现一个“毛线团”,没错,它就是贵州省贵阳市黔春立交桥。当身临其境时,便会被它的“复杂”所震撼,5层立体交叉、主线双向八车道并带11条匝道桥、8个出入口,最大垂直落差55米,其设计之巧妙和施工之困难着实令人惊叹,被网友形象称之为超大型“过山车”。其实这正是新时代下贵阳交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路空联动,黔山变通途。贵州地处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东部,全省92.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绵延纵横,山高谷深,贵阳作为贵州省省会也不例外,“地无三尺平”客观而真实存在。为解决这一难题,贵州人民遇山凿隧道,遇谷架桥梁,遇壑填土方,硬是在众山环抱间搭起一片通途。

  黔春立交桥只是贵阳乃至贵州众多桥梁中的一座,贵州拥有世界前100名高桥47座,堪称世界“桥梁博物馆”。

  此外,贵州通航机场11个、实现市州全覆盖,其中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同时,贵阳至旧金山、洛杉矶、莫斯科等洲际航线的开通,也让龙洞堡国际机场区域航空运输枢纽作用进一步凸显。

  西南腹地,高铁通八方。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贵州喜迎“高铁时代” 。同年,连接西南腹地与珠三角桥头堡的贵广高铁,将贵阳至广州的时间缩短到4小时;2015年,沪昆高铁贵阳至长沙段让贵阳至长沙仅需3小时;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贵昆段通车,标志着沪昆客专全线贯通,也标志着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主骨架基本成型,贵阳至昆明只需2小时;2017年,渝黔铁路新线开通,贵阳至重庆2小时、至成都3小时;2018年9月23日11时24分,昆明南至香港西九龙G311次列车顺利驶离贵阳北站,标志着广深港高铁开通后,贵阳连接香港的直达高铁正式开通运营。2019年年底,成贵高铁将全线贯通,届时贵阳到成都的时间将进一步缩短;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贵南高铁也将紧随其后,织密以贵阳为中心辐射八方的高铁网。

  贵阳已经成为西南地区的高铁中心枢纽。以贵阳北站为中心的西南高铁路网将紧紧锁住成渝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及珠三角地区,拉近西南与华南、中南的时空距离。

  (合作稿)贵阳交通正迎新时代发展之势后发赶超

  夜幕下的贵阳北站 摄影 杨展凌

  高铁改变人们的时间观念的同时,还能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带动大城市高端人才向中小城市辐射,继而影响生产要素的流动方式和沿线城镇的经济活力。高铁还将带动沿海产业转移向西部内陆纵深配置,通过快速聚集人气、财气、商气,发展空间潜力巨大的西部地区将释放更多“高铁红利”。

  喀斯特城,地铁黔中行。贵阳除“地无三尺平”的特点外,还是一座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城市,地质结构复杂。近年来,数博会、酒博会、生态文明会议等国际盛会陆续在贵阳举办,贵阳交通系统担负起了更重要的责任和使命。贵阳若没有地下轨道交通保驾护航,未来或将面临更大发展难题。2018年12月1日,贵阳地铁1号线全线开通,贵阳一座被大山河流所阻隔的城市,也终于迎来了地铁时代。

  (合作稿)贵阳交通正迎新时代发展之势后发赶超

  澜湄国家代表集体点赞贵阳城市轨道交通 摄影 袁登峰

  贵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含贵安新区部分)线路共9条,总里程约330千米。其中贵阳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33.6千米,南北贯穿贵阳中心城区,东西横贯观山湖区,连接贵阳站和贵阳北站两大铁路交通枢纽;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长27.6千米(全长39.54千米),起于白云区七机路口,经观山湖区,止于南明区油榨街。到2022年,贵阳将建成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一期、S1线一期、S2线一期北段,线路总长度约114.1千米的贵阳轨道交通路网工程,届时贵阳城市交通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

  放宽限行,自信大交通。2019年9月10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决定废止政府规章《贵阳市小客车号牌管理暂行规定》,宣告贵阳正式取消摇号买车政策。这也意味着,贵阳市成为继广州市、深圳市、海南省发布放宽汽车摇号和竞拍指标之后,又一个对汽车摇号进行松绑的城市。同时,贵阳市也成为目前全国实行限购政策9个省市中首个取消限购的城市。

  放宽限行这一举措对贵阳的交通是极大的考验,挑战前所未有,“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换句话说,这是贵阳对自身城市交通路网的充分自信,结合公交、快速公交(BRT)、地跌,贵阳将迎来崭新面貌。

  要致富先修路,贵州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贵阳作为交通中心,为贵州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交通格局的改变使贵州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贵州在区域经济交流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贵阳交通正迎着新时代发展之势后发赶超,与全国人民一起共筑中国梦!

编辑:周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