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贵州报道(杨云):“交通是旅游的命脉,高铁入黔让体验‘诗和远方’的游客不再感叹‘黔道难’。”广州旅游服务商李敏佳认为,2014年12月贵广高铁开通后,缩短了贵州与珠三角地区的时空距离,广州到贵阳由原来20小时缩短到4小时,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获得新的机遇期。
2015年以来,粤桂黔三省区依托贵广高铁共同打造了一批生态文化特色精品线路,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生态观光、民族文化、休闲度假和健康养生景区,实现区域内优惠措施互通共享。
高铁开通使得贵州旅游“快进漫游”的体系得到构建,交通的改变带来生产要素、资源要素的重新配置,高铁引导粤桂黔大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更快地流动,促进与泛珠、长株潭、北部湾、成渝等经济圈构建新的战略合作关系。
“有了高铁,贵州旅游没有淡季了。”贵州旅游从业者杨娟娟介绍,“以前冬季是贵州旅游的淡季,可以休息将近3个月,现在基本上全年无休。”
随着“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周末游”在旅游版图中的位置越发重要。然而,过去乘坐火车贵阳至广州22小时的距离,“周末游”无法实现。贵广高铁开通运行,贵阳到桂林只需2小时,到广州4小时左右。这种旅游时速的提升,缩短了中途时间,无疑助推了三省区由“长线游”向“周末游”的转型。
“贵广高铁开通,不仅外出打工方便,现在回家也多了一种选择。”饱受春运回家之苦的贵州省黔东南州外出务工人员杨叶斌谈起当年的“返乡记”,直感叹“人在囧途”,火车票“一票难求”,飞机票价格太贵,乘汽车要看老天爷“脸色”,加入“返乡摩托车大军”“千里走单骑”更是无奈的选择。
2014年以前,每当临近春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都有数十万务工人员组成“返乡摩托车大军”,返回贵州、广西老家过年。贵州、广西是中国主要的务工人员输出地,两省区的外出务工人数分别超过600万和800万。历年春运,珠三角至西南方向都是铁路运力最为紧张的路线之一,“一票难求”逼迫出“摩托车返乡大军”,成为春运里独特的“风景线”。“安全、快捷的运输优势大幅度地分流春运摩托车返乡大军,也加快改变西南、华南地区人们的出行方式。”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建设与反贫困研究院副教授毛刚强表示。
贵广高铁开通运营以来,除了带动旅游经济高速发展外,高铁的开通也让贵州省高铁沿线各市、县又多了一个展示形象、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重要窗口,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贵广高铁沿线的龙里县,虽临近省会贵阳,但困于交通规划建设滞后,只能眼看着一些好项目“花落他处”。随着贵广高铁动工兴建及开通运营,龙里县区位优势渐渐凸显,目前已初步形成物流园、商贸物流综合体、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医药物流共同发展的物流产业体系。
贵州开发史上,“路囧”确实也是贵州绕不过去的“首难”,这片山水如画风情迷人人文多彩的喀斯特土地,自建省开始,600余年缓慢发展之后复苏醒来。
路通了,贵州迎来历史变局。东看南望。贵州被纳入长江经济带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同时,又拥有经广西南下的西南出海通道。新的“南向通道”为贵州带来更大的机遇,由北部湾海港和南宁向北经贵阳、重庆、成都,连通兰州和西安,形成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南北纵向大动脉。受益于大交通格局形成,贵州东西南北四向均可有所作为,过去的地理劣势正在转化为地缘优势。
贵广高铁只是贵州“高铁时代”的开端。自2014年开始,贵州境内连续三年每年都将有新的高铁建成开通。2015年,沪昆高铁贵阳至长沙段将建成,实现贵阳至长沙仅需2小时。2016年,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建成,让贵阳至昆明只需2小时。成贵高铁、贵南高铁的陆续建成,进一步织密以贵阳为中心的高铁网,助力贵州以新姿态发挥中国西南高铁枢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