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贵州消息:“带着沉甸甸的理想上路,她用柔弱的身躯沐风栉雨,担负起厚重的桥梁使命;迈开轻盈的步伐翻山越岭,她在奇山丽水之间,筑起一道道气势磅礴的壮丽飞虹。”2018年12月15日,“2017-2018年度十大桥梁人物”颁奖仪式在深圳举行。作为十大桥梁人物评选五届以来唯一入选的女性领军人物,张胜林的颁奖词这样说道。
2018年6月30日,随着最后一节钢管吊装安装就位,世界最大跨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大小井特大桥主拱顺利合龙。这座高山峡谷最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建设,正是由张胜林带领团队完成的,是贵州本地企业完全自主建设的第一座世界级大桥。
实现本地企业完全自主建设,到底有多牛?黔南州平塘县,大小井风景区上空,两山对峙,横跨南北的大小井特大桥凌空飞架,宛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桥位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山河谷地貌区,大小井特大桥桥台所在山坡峰顶与河底相对高差约250米,冲沟两岸地形切割强烈,较为陡峻。在“空中”修起的“天路”,将最美多彩贵州的山河妆点得分外妖娆。
“所谓上承式就是行车道板在拱的上面,在贵州高速公路上跨越U型河谷,拱桥就是首选的桥型。”张胜林介绍到。实际上,拱桥实施工艺更复杂,但总体的桥长会短一些。如果修建斜拉桥,总体的桥长会更长,且造价高。为攻克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大小井特大桥采用了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施工设备和工艺。如缆吊、扣挂系统监测及控制信息化系统,自动采集数据和生成报表,实现了实时数据的远程自动传输、存储和报警,为塔架自动纠偏及索力自平衡系统打下了技术基础。
中国技术专家的理性与执着,中国知识女性的柔韧与从容,在张胜林身上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1993年,张胜林从北京工业大学土建系毕业,随后就参与了位于贵州省瓮安县江界河风景区,江界河大桥的建设。在当时技术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江界河大桥的建设在贵州省甚至全国都是难度较大的项目。
“每个放样我都要去看,模板立好以后我会去检查尺寸,混凝土的浇筑我也一定在。”那时的施工现场大多是建筑工人,技术人员少之又少,张胜林便承担了项目上测量、剂量、质检、现场管理等多项工作,每个工艺工序,张胜林都亲力亲为。在那两年时间里,她学会了“做一行,爱一行”。“高考报的专业是生物化学,最后调剂到交通工程。”张胜林难得露出了笑容,阴差阳错地被录取,是张胜林与工程师这个职业最美缘分的开始。
在遵义,建设务川珍珠桥条件极端困难,她迎难而上,研究出不受地形条件限制、改善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成桥品质的成套施工工艺技术——负角度竖转施工工艺技术。成功的那一刻,张胜林和同事们流泪拥抱。
2016年,张胜林多了一个身份——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在这个近乎清一色男性从业者的行业里,张胜林成了为数不多的女总工。
张胜林先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5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明专利1项,还获得中国公路学会交通BIM工程创新奖一等奖,研究成果《拱桥斜拉扣挂自平衡张拉及过程智能监控技术》被列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推广应用成果,为交通行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多项研究成果为世界桥梁贡献了“贵州方案”。
“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我们有信心修建更多高质量的桥梁。”张胜林说,山区桥梁建设条件艰苦、技术复杂锻炼了自己克服困难的勇气。
作为交通行业的知名专家,张胜林入选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分会质量管理专家委委员、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科技专家、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贵州省公路学会资深专家,并积极参与学会、协会活动,张胜林一直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供稿 贵州省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