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旅融合传承文化留住乡愁——施秉县“全国独木龙舟邀请赛”系列活动异彩纷呈
施秉县最长龙舟展演。 孙超 摄
施秉县2021年“水墨云山·中国施秉”全国独木龙舟邀请赛上的长桌宴。 孙超 摄
施秉县全国独木龙舟邀请赛中,200支姑妈队伍盛装游行展演。陈化勇 摄
开幕式上,身着盛装游行的苗族妇女。杨正海 摄
开幕式上的游行展演。杨正海 摄
悠悠氵舞阳河,昼夜不停歇。
6月9日至12日,美丽的氵舞阳河因“全国独木龙舟邀请赛暨氵舞阳河端午节传统龙舟赛系列活动”而热闹非凡,来自黔东南州施秉县当地及周边各县市数以万计的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齐聚“漂城”施秉。赛龙舟、庆端午,吸引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共度佳节。
“在端午节,看龙舟比赛是最幸福的事了,既有节日的喜庆,且这样的传统文化盛宴,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来自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的游客陈先生,观看了千名壮汉抬龙舟后兴奋不已。
在6月9日举办的千名壮汉抬龙舟上,2169名壮汉在200支姑妈队伍的加油鼓劲、万众欢呼下,将77.8米长、0.6米高、3.8米宽的“最长木龙舟”抬下水。瞬间,施秉城内万人空巷,氵舞阳河畔人山人海,不约而同地为壮汉们喝彩。
“赛龙舟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不仅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更是一种乡愁、一种精神寄托。”早就准备就绪的凯里实验高中代表队领队文帆友说。
6月11日,施秉县城三角洲至老大桥河段,备受瞩目的“全国独木龙舟邀请赛”开赛在即,各支竞技队伍的队员摩拳擦掌、蓄势待发。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一条条龙舟在号子、锣鼓声的催促下,劈波斩浪。顿时,河面水花四溅,龙舟们大展英姿,如穿云箭疾驰飞奔。现场锣鼓声声、欢呼阵阵、万众欢腾,好不热闹。
“来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独木龙舟,这边的划法比较特殊。”第一次划独木龙舟就拿到第三名好成绩的四川泸州国爵酒业龙舟队队员康家豪激动地表示,“施秉特有的独木龙舟和划法,是需要学习后才能掌握的,以后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改进及练习,争取下次来拿第一。”
据了解,施秉龙舟赛已有近千年历史,当地小孩长到十二三岁左右就开始学划龙舟,这项活动在当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说,赛龙舟对当地苗族同胞来说既是祈福、又是乡情,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仅能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更是传递国泰民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此次全国独木龙舟邀请赛,吸引了来自湖南、四川及贵州铜仁、凯里、台江等地的30支参赛队伍,共72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施秉这次打造了9条独木龙舟,举行全国龙舟邀请赛,就是想把独木龙舟的传统文化发扬和传承下去,让传统文化走进百姓生活,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施秉县龙舟龙灯协会会长欧阳光说。
粽艾飘香,端午情浓。在此次端午节系列活动中,施秉县以传统为遵循、以龙舟为媒介,通过开展木龙舟入江仪式、千名壮汉抬龙舟、祭龙仪式、品长桌宴·赏最美音乐喷泉、独木龙舟展演、龙舟联欢晚会、全国独木龙舟邀请赛、氵舞阳河端午节传统龙舟赛等活动,展示了施秉县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激活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
同时,该县还以网络现场直播的方式,全程直播精彩活动赛事,让全国各地的网友参与其中,在互动体验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该活动既是当地推进文化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的有益创新,又能持续提升“水墨云山·中国施秉”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更是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体现。
端午节期间,施秉县文广局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节日安全,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预警、分流、措施管控等,整个旅游市场秩序井然、安全有序,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文明的有机统一。据初步测算,6月9日至12日,施秉县共接待游客50.2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05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施秉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打造国内外知名特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突出自然生态优势、城景融合优势和民俗文化优势,不仅打造了世界自然遗产云台山、“革命遗址”黑冲、“中华第一漂”杉木河、“万米国画长廊”氵舞阳河、“山水田园”高碑湖,还成功推出了享誉全国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刻道”、世界最长木龙舟等。
目前,施秉县正在努力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跨越转变,正在为激活传统文化基因、唤醒文化记忆,创新而为、砥砺前行。(贵州日报 作者 石含开)